这首《霜月》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描绘了一幅月色如霜、清冷幽静的画面。
首句“玉魄铅花晚逐飞”,以“玉魄”象征月亮,用“铅花”形容月光的洁白与细腻,夜晚的月光如同飘舞的铅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素娥青女夜忘归”运用了神话中的两位女神形象——素娥(嫦娥)和青女,她们在月夜中流连忘返,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迷人与梦幻。
“窥帘暗迫肌生粟,到地明看星射辉”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月光透过窗帘时的朦胧美,以及月光照射到地面时,星星仿佛被月光激发,闪烁着光芒。这种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窃药路茫蝉鬓老,拊膺人去蚌珠依”则借用了嫦娥偷食不死药的神话故事,暗示岁月流逝,美人迟暮的主题。同时,通过“蚌珠依”这一细节,再次强调了月光的清澈与纯净。
最后,“龙墀如水瑶阶滑,争似烟光卧掩扉”将月光比作流动的水,瑶阶上沾满了月色,显得滑润而美丽。与之相比,诗人更愿意选择在月光下静静地闭门独处,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