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近来不得海阳书,但见诸公论荐渠。
四十二年成夭阏,慈兄岂是泽无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陈宓对海阳侄子不幸去世的深深悲痛和对侄子一生遭遇的感慨。首句"近来不得海阳书"直接表明了诗人与侄子失去联系,无法得到他的消息,流露出思念之情。接着的"但见诸公论荐渠"暗示侄子生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声,人们在谈论他,然而这却成了诗人得知他去世的途径,更显凄凉。
"四十二年成夭阏",四十二年短暂的人生突然结束,诗人感叹生命的无常和侄子的早逝,"夭阏"一词传达出深深的哀伤。最后两句"慈兄岂是泽无馀",诗人以慈爱长兄的身份自居,质疑自己未能给予侄子更多的庇护和关爱,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尽到责任的自责和对侄子命运的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离世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不详
两家事契几人同,一见风流忆乃翁。
何事别离当两月,空山兀坐晚秋风。
贡士何年屋万间,手栽仙桂万人攀。
闻孙雅有祖风烈,想见霜袍万眼环。
半生与士共饥寒,百万浑将一掷看。
四十世官持簜节,活人无数奉亲欢。
淮南草木旧知名,胡骑应愁水偃成。
自是人豪长不死,如何肠断些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