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惠州子千己巳岁除杂感韵四首(其四)

时来疏放百无能,知有龙门未拟登。

孟德功成悲老骥,仲翔身后托青蝇。

百年尚剩三分日,两岁同归一夜灯。

车笠虽殊皆有叹,和章遥寄剡溪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清初所作的《次和王惠州子千己巳岁除杂感韵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

首句“时来疏放百无能”,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时机到来时,虽然能够疏放自如,但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却显得无所适从,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我反思的情绪。

“知有龙门未拟登”一句,借用了“龙门”这一典故,比喻人生的高远目标或理想境界,暗示诗人虽有追求,但并未打算去攀登,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自身能力有限,或是对现实的妥协。

“孟德功成悲老骥,仲翔身后托青蝇”两句,分别引用了曹操(字孟德)和阮籍(字仲翔)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曹操晚年虽功成名就,但内心仍感到孤独与悲哀;阮籍在生前或许有过放纵不羁的行为,死后则被世人误解,如同被苍蝇所托,寓意其名声与评价的复杂性。

“百年尚剩三分日,两岁同归一夜灯”这两句,以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百年光阴仅剩三分,两年的生命最终化为一夜之光,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

“车笠虽殊皆有叹,和章遥寄剡溪藤”最后两句,诗人以“车笠”比喻不同身份的人,尽管身份不同,但都对生命与命运有所感叹。诗人通过写诗的方式,将这份感慨寄托于远方的剡溪藤上,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大司马留村吴公招同茹琼山子苍张惠来时公刘将军季翼新安王我占山阴娄子恩同里屈翁山奉陪京卿紫阁张公集石公离六堂即席次张公韵送之入都四首(其一)

郭外逃禅地,林中避暑杯。

风多红槿落,潮上绿荷开。

赌墅东山望,题名汉殿才。

郊原膏雨在,佳节过黄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大司马留村吴公招同茹琼山子苍张惠来时公刘将军季翼新安王我占山阴娄子恩同里屈翁山奉陪京卿紫阁张公集石公离六堂即席次张公韵送之入都四首(其二)

竹色深环寺,茶香静出杯。

闲身聊复得,笑口偶然开。

星列三台坐,人皆一代才。

题诗怀李白,五月笛中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大司马留村吴公招同茹琼山子苍张惠来时公刘将军季翼新安王我占山阴娄子恩同里屈翁山奉陪京卿紫阁张公集石公离六堂即席次张公韵送之入都四首(其三)

既无拘礼数,何必却深杯。

日惜虞渊坠,人攀彩鹢开。

交知同有恋,赋别愧无才。

暂驻空林驾,犹胜望渴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大司马留村吴公招同茹琼山子苍张惠来时公刘将军季翼新安王我占山阴娄子恩同里屈翁山奉陪京卿紫阁张公集石公离六堂即席次张公韵送之入都四首(其四)

蒙吏浮樽瓠,江都著玉杯。

虽非今日事,亦使老怀开。

幂地童儿舞,谈天上客才。

只愁高会歇,驿路隔红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