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郑真的《题碧桃花画》以碧桃花为载体,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中的静美画卷。首句“春风满院碧桃开”以春风与碧桃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碧桃盛开,满院皆是绿意与生机,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不见瑶池阿母来”一句,运用了瑶池阿母的典故,瑶池阿母常指西王母,此处借以喻指美丽的女子或仙女。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似乎在说,虽然春色正浓,碧桃盛开,但那位如瑶池阿母般美丽的女子并未前来欣赏这春日美景,增添了几分空灵与寂寞的意境。
“一曲吹残双凤管”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短暂,双凤管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象征着美好的乐声。乐声悠扬,却终归消散,如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给人以淡淡的哀愁之感。
最后一句“共谁歌笑倚楼台”,则将画面推向了情感的高潮。在如此美好的春景中,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此刻若有人相伴,是否能共同歌笑,倚靠在楼台之上,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也流露出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中碧桃盛开、音乐飘渺、人迹稀少的画面,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