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为梁秘阁所作的挽诗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友情之重。
首联“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开篇即以深情的回忆起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从“握手”这一细节入手,生动地勾勒出两人友谊的深厚与长久,即使岁月流转,这份情谊也未曾稍减。
颔联“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安乐窝”的温馨与“溪上”的自然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而“三度宿”与“几回书”则体现了两人交往的频繁与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逝者生活点滴的追忆与怀念。
颈联“凤游旧客彫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转而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感慨。将逝者比作“凤”,暗含其才华横溢,却最终“彫零尽”,表达了对逝者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龙窟新阡”则暗示逝者已归于尘土,诗人初至墓前的怅然若失,情感深沉而哀婉。
尾联“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诗人认为,像逝者这样的人物即使肉体消逝,精神与才华仍能永存世间,因此,是否留下铭文或诔文来纪念,并非衡量其生命价值的关键所在。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哀思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