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秘阁挽诗(其三)

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

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

凤游旧客彫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

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为梁秘阁所作的挽诗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友情之重。

首联“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开篇即以深情的回忆起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从“握手”这一细节入手,生动地勾勒出两人友谊的深厚与长久,即使岁月流转,这份情谊也未曾稍减。

颔联“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安乐窝”的温馨与“溪上”的自然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而“三度宿”与“几回书”则体现了两人交往的频繁与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逝者生活点滴的追忆与怀念。

颈联“凤游旧客彫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转而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感慨。将逝者比作“凤”,暗含其才华横溢,却最终“彫零尽”,表达了对逝者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龙窟新阡”则暗示逝者已归于尘土,诗人初至墓前的怅然若失,情感深沉而哀婉。

尾联“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诗人认为,像逝者这样的人物即使肉体消逝,精神与才华仍能永存世间,因此,是否留下铭文或诔文来纪念,并非衡量其生命价值的关键所在。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哀思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赵侯母葛氏挽诗

盛德高年百福全,瑶池元是女中仙。

慈民束吏如侯少,为国生材叹母贤。

綵服俄更衰服去,襦歌还与薤歌传。

民怀召父依依切,苦恨夫人不少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戴主簿挽诗(其一)

榕楼饮日君豪甚,岂料凄凉雪满头。

横鹗几回宾上国,栖鸾一老殡南州。

拜经传业源流在,作赋摩空取次休。

诗卷旧人无十九,箫笳何去暮云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戴主簿挽诗(其二)

有子能贤知孝甚,新磨铭石以贫迟。

为君更作招魂些,此士无惭有道碑。

身老梦思埋玉处,客游忆到共灯时。

家成好入遗文去,乞与他年作瑞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前住黄檗亮西山挽诗

畴昔西山元有亮,师今名亮号西山。

初修白业光时现,晚破玄关发已斑。

缘熟不妨逢檗住,意阑忽漫杖藜还。

雁湖未久跏趺去,汝蜕虽高我怆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