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新九江使君赵明达二诗仍送自制香饼白鸥波酒(其一)

纷纷金佩与瑶环,骨相如吾敢妄攀。

居处何曾离城郭,襟期终不负湖山。

杉旁试履拖云湿,石上敲钩破藓斑。

冲晓樵童便来往,思量谁是我投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满地的金饰和玉环闪闪发光,我的品性不敢妄想与他们相比。
我居住的地方从未远离过城市,但我的心始终向着湖光山色。
走在杉树旁,鞋子沾湿了云端的雾气,石头上的苔藓因敲钩而破裂。
清晨打柴的孩童频繁往来,我在想,谁能接纳我这闲逸之人。

注释

金佩:贵重的饰品。
瑶环:美玉制成的环,象征贵族身份。
骨相:人的品性、气质。
妄攀:妄图比附,自谦之语。
襟期:胸怀、志向。
负:辜负,不辜负。
杉旁:杉树旁边。
拖云湿:形容云雾缭绕,鞋子沾湿。
敲钩:指钓鱼或敲击石头。
樵童:打柴的孩子。
投閒:投身闲适的生活,意指归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自然山水的交融。开头两句“纷纷金佩与瑶环,骨相如吾敢妄攀”通过对比贵重饰物和人骨的坚硬,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不可轻易触碰。

接着,“居处何曾离城郭,襟期终不负湖山”诗人表明自己一直与自然为伴,从未离开过城市和山川,也始终没有背叛那份对美好时光的承诺。

中间两句“杉旁试履拖云湿,石上敲钩破藓斑”则是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杉树边尝试行走而鞋底沾湿了云中的露珠,石头上敲打衣钩而衣钩却被苔藓所覆盖,这些细节描写出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最后,“冲晓樵童便来往,思量谁是我投閒”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思考。晨曦中樵夫频繁往返,诗人在沉思,到底是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和归宿。这不仅是对友情深度的追问,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而深邃,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友谊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潘茂洪见寄

怀人非特为能诗,襟抱如君坦复怡。

三径许时无地觅,一生高处只天知。

江湖老梦疏篷惯,灯火凉秋细字宜。

此兴未尝殊往岁,水边唯欠咏黄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谭德春见寄

端的公宜语个中,对山萦碧照清冬。

鹤毛雨渍苔钱古,蚁穴风堆橡斗重。

已乏尖新陪世话,断无阔匾拆书封。

一轩煨芋方题榜,时过松扉慰我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韵潘茂洪春日书怀

东风渐放柳遮门,隔水人家聚似村。

渔艇远来誇甫里,僧邻閒过讲慈恩。

花繁惯识蜂情性,昼静初闻燕语言。

病起适逢春正好,莫教诗思却尘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汎锦池霞川呈张以道二首(其二)

戏选婵娟结伴来,画桥低处侧鸾钗。

娲簧静试醒松响,鲁酒聊倾旷荡怀。

万事亦须从使便,百年无过任天排。

怜君近许同心友,分取湖光到竹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