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首(其五)

进步竿头踏断桥,太虚凸处水天凹。

古今吃?知多少,不似阇黎这一交。

形式: 偈颂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进步竿头踏断桥",形象地描绘了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如同在高竿上行走,随时可能踏断桥梁,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太虚凸处水天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太虚(即天空)在某些地方显得凸起,而水天相接之处却呈现出凹陷,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反差,更寓意着在广阔的宇宙中,存在着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现象,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古今吃?知多少",这里的"?"字可能是个错别字,应为"米"字,意为古今有多少人为了生存而劳碌奔波。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生灵为生活所付出的努力的感慨,强调了生存的艰辛与普遍性。

最后两句"不似阇黎这一交","阇黎"是梵语,译为僧侣或和尚,在这里特指诗人自己。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自己的经历或观点与众不同,可能是对某种独特见解、体验或成就的自信表达,也可能是对某种普遍真理的独特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人生、宇宙和历史的奥秘,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和意义,体现了宋代禅宗诗歌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人生的本质。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翁不耐寒,重沓著蓑衣。

形式: 押[微]韵

句(其二)

鹿脚花去泣关山,回首沉香一梦閒。

形式:

李长吉

天遣皇孙二十七,若木望来高几尺。

行空万里是祥云,入地千年成琥珀。

玉楼渺漠无人到,高台自古悲风早。

碧云尽处是天衢,更没青青河畔草。

形式: 古风

和楼倅宗簿(其二)

余幼好此奇服兮,岁荏苒而华颠。

闻若人之好修兮,搴众芳而独专。

结微情以陈词兮,鳞鸿杳以无传。

惟圣哲之茂行兮,在举能而任贤。

横江湖以扬舲兮,宁维楫之可捐。

烂晨光兮破群幽,清风发兮凉气飕飕。

琼佩兮锵锵,玉鸾鸣兮啾啾。

时不可兮骤得,君胡为乎此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