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记得来时上此亭,亭荒有景亦徒清。
如今亭与景俱胜,水倍秀兮山倍明。
诗人以先前的记忆作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景物变迁的感慨。"记得来时上此亭,亭荒有景亦徒清"两句中,“记得”二字流露出一种怀旧之情,而“亦徒清”则透露了一种淡淡的孤寂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然而,随后的“如今亭与景俱胜,水倍秀兮山倍明”则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如今”表明了时间的流转,而“俱胜”一词,则显示了自然景物在时间的洗礼下变得更加美好。"水倍秀兮山倍明"中,“倍”字用得巧妙,形容水更清澈、山更明亮,不仅是对视觉之美的描绘,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光的永恒与纯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与自然美景相互作用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岁晚相逢眼已明,一枝还复见高情。
幽香不与江梅共,要与夫君斗独清。
向晚佳人逞艳妆,偶随月姊到山房。
自怜老去无佳句,亦复冥搜为发扬。
镂果团缯宛似真,尊前一见喜生春。
感公持此为余寿,益悟浮生是幻身。
雨脚才收拟杖藜,檐前依旧又垂垂。
倘余有分花间醉,会有风和日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