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源阡二首(其一)

平生怀隐德,奄忽委容仪。

壑记藏舟后,斋经撤瑟时。

刍闻徐孺奠,碑见蔡邕辞。

赠秩兼名里,哀荣并在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一生及其身后之事,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敬意。首句“平生怀隐德”,开篇即点出这位隐士一生秉持的高尚品德,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纯粹的生活。接着,“奄忽委容仪”一句,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描述了隐士最终离世,面容安详地与世长辞的情景。

“壑记藏舟后”和“斋经撤瑟时”两句,运用了两个生动的典故,分别指代了隐士去世后人们在山涧中为他举行葬礼,以及在斋堂中诵读经文、撤去乐器,以此表达对他的哀悼之情。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死亡的庄重态度和对先贤的尊敬。

“刍闻徐孺奠,碑见蔡邕辞”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隐士的纪念。徐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蔡邕则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这两句提到,人们像徐孺一样为隐士举行了祭奠仪式,蔡邕则留下了碑文,以此来铭记这位隐士的生平与贡献。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也表达了后人对先贤的崇敬与追思。

最后,“赠秩兼名里,哀荣并在斯”总结了隐士的一生及其死后受到的尊崇。这里的“赠秩”指的是朝廷给予的荣誉或职位,而“名里”则是指在家乡或社会上留下美名。“哀荣”则包含了哀悼与荣耀两层含义,既是对逝者生前品德的赞扬,也是对其逝世后受到的尊重与纪念的肯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一位隐士一生及其身后事的深情回顾与赞美,充满了对道德品质的崇尚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濑源阡二首(其二)

别有栖灵处,应多叹逝情。

门犹表东海,世已谢南荣。

飞忆乌随冢,回看马恋城。

悲心何以托,日夜垄泉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洋门阡二首(其一)

孟氏推贤母,梁家得令妻。

人疑随去凤,谁为语鸣鸡。

晞露逢蒿唱,惊雷绕树啼。

苍梧虽未从,还见墓田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洋门阡二首(其二)

慈景随朝露,芳流引夕源。

幽冥从子贵,生死是君恩。

镜惜鸾台掩,衣怜翟茀存。

清河遗宠谢,今日在洋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顾公子二首(其一)

束发多推望,临尸讵可言。

空床素琴在,遗箧旧经存。

奄速曾占鵩,扶摇未化鲲。

因公俱抱痛,忍自学东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