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天童山回吴与权诸友夜集

太白崭岩几百尺,仙人一去无消息。

临云时复倚栏干,独看千峰万峰碧。

昨夜长须城里回,报道湖上秋风来。

醉园雨过月台冷,篱根白菊看看开。

却杖青藜趁流水,目送征鸿下山觜。

蓬船荅浪绕丛芦,咫尺烟汀几万里。

忽见江头江月白,纷纷笑语城东陌。

一尊此酒一枰棋,未到懒堂犹是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白山高峻峭立几百尺,仙人离去后杳无音信。
他时常倚着栏杆望向云端,独自欣赏千峰万峰的翠绿。
昨晚我从城中归来,听说湖面上秋风已起。
雨后的醉园月台上凉意袭人,篱笆边的白菊花即将绽放。
手持青藜杖,顺着流水前行,目送大雁飞下山嘴。
小舟在芦苇丛中随波摇曳,眼前虽近,烟波浩渺仿佛万里之外。
忽然看见江边月光皎洁,城东小路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一壶美酒一局棋,虽然还未到达懒堂,我仍觉得是个过客。

注释

太白:太白山。
崭岩:高峻峭立。
仙人:传说中的仙人。
消息:音信。
栏干:栏杆。
千峰万峰:众多山峰。
长须:胡须。
城里:城中。
湖上:湖面。
秋风:秋日的风。
醉园:饮酒之地。
月台:月台(凉亭)。
蓬船:轻舟。
丛芦:丛生的芦苇。
咫尺:很近。
烟汀:烟雾笼罩的水边。
江头:江边。
江月:江上的月光。
笑语:笑声和谈话。
城东陌:城东的小路。
一尊:一壶。
枰棋:棋盘。
懒堂:隐居之处。
犹是客:仍然感到自己是客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舒亶再次游历天童山后,回到吴地与朋友权诸君夜晚聚会的情景。首句“太白崭岩几百尺”以太白山的峻峭险峻起笔,暗示了山势之高和仙踪难觅的神秘感。接下来,“临云时复倚栏干,独看千峰万峰碧”描绘了诗人独自凭栏远眺,欣赏着秋天的峰峦叠翠。

“昨夜长须城里回,报道湖上秋风来”转而写诗人归程中的感受,秋风带来凉意,也预示着聚会的氛围。随后,“醉园雨过月台冷,篱根白菊看看开”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色,以及即将绽放的白菊,为聚会增添了诗意。

“却杖青藜趁流水,目送征鸿下山觜”诗人手持藜杖,沿着流水漫步,目光追随着南飞的大雁,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接着,“蓬船荅浪绕丛芦,咫尺烟汀几万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眼前景致虽近,但思绪却随波涛飘向远方。

最后两句“忽见江头江月白,纷纷笑语城东陌”描绘了聚会的欢乐场景,月光洒在江面,朋友们的谈笑声在城东小路上回荡。然而,“一尊此酒一枰棋,未到懒堂犹是客”又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其中,但内心仍有一份客居他乡的淡淡落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游历山水后的闲适与相聚的欢乐,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96)

舒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号:懒堂
  • 籍贯:慈溪(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41-1103

相关古诗词

芦山寺(其七)

江云扶雨暖溶溶,来往东西只信风。

早晚晴阴浑不定,青山半在有无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赤陇山

野草如排戟,山花似列屏。

维舟一登览,误入小蓬瀛。

形式: 五言绝句

净居寺

老厌冠盖场,万事不挂耳。

时与林閒人,静话无生理。

却闻钱长官,只饮净居水。

使我夜不眠,灯花亦欢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马粹老脩广德湖

古作重虑始,功利故能永。

末俗分锥刀,往往附光影。

此几百岁馀,兴废屡动静。

七乡十万家,利害寄俄顷。

诪张好恶曹,聒乱剧池黾。

使君武陵孙,明洁水中荇。

坐啸黄堂春,独得意外景。

登临莽芜没,叹息民不幸。

一日山水光,荡漾出荒梗。

黍禾杂菰鱼,狼籍被他境。

人指白鹤祠,慇勤窃有请。

衣冠俨郡公,一一画真鲠。

斯人岂可作,庶用荐遗秉。

公乎且勿去,何以慰乡井。

愿属丹青手,千载共观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