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灵源自作志铭

今年九月十有八,清净法身忽衰飒。

生死鹘崙谁擘破,披露梦中根境法。

无生塔成自作铭,人言无亏宁有成。

一切法空尚曰座,此塔安得离色声。

障云方增佛日晚,长嗟更失人天眼。

但馀荷负大法心,乞与丛林照古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读灵源自作志铭》。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

诗的开篇“今年九月十有八,清净法身忽衰飒”,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内的内心感受,仿佛法身在那一刻突然显得衰弱,暗示了对生命与佛法的深刻反思。接着,“生死鹘崙谁擘破,披露梦中根境法”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探讨了生死的本质,以及如何穿透梦境,揭示真实存在的法理。

“无生塔成自作铭,人言无亏宁有成”则进一步阐述了对无生之塔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的修为与外在成就之间的关系,指出真正的成就并非外在形式的完美,而是内心的完整与不亏缺。

“一切法空尚曰座,此塔安得离色声”这两句则深入探讨了法空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即使在法空的境界中,也应保持对世界的观照,不能脱离现实的色彩与声音,体现了佛法实践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障云方增佛日晚,长嗟更失人天眼”表达了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与佛性的光辉,避免迷失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但馀荷负大法心,乞与丛林照古今”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肩负佛法传承的责任,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照亮历史的长河,为后世提供指引。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展现了释德洪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宇宙和佛法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偈二首(其一)

难藏为香衅,易满坐褊小。

开口所有竭,馋奴法当笑。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前朝诏住栖贤寺,雪夜逃居岩石间。

想见煮茶延客处,直缘生死不相关。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诗一首

独倚阑干玩野塘,俄惊节物老春光。

绿杨阴密莺将懒,红杏枝空蝶不忙。

诗思漫沿芳草远,茶瓯微带落花香。

那堪风雨频催促,公子王孙亦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宫词

红楼晓色催宫漏,紫阁春光杂禁烟。

风定玉炉香影直,日融金掌露华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