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八十二)

路隔重湖,一尘不到。片段白云,绵蛮幽鸟。

静倚石阑听,稳拂苔衣卧,此乐只应林下有,人间少。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入荒草。

形式: 偈颂

翻译

道路被重重湖泊阻隔,尘土不至,只有片片白云和婉转的鸟鸣。
静静地倚靠在石栏旁聆听,安稳地躺在青苔覆盖的地面上,这样的乐趣只属于山林,人间罕见。
在和尚的世界里,眼中能看到须弥山的壮丽,耳中能听到宇宙的浩渺,即使在喧嚣中也能保持宁静,随意行走或静坐,仿佛融入了荒野之中。

注释

重湖:指多个湖泊相连,形容路途遥远且隔绝。
一尘不到:形容环境非常洁净,没有尘埃。
衲僧家:指和尚或者修行者的生活。
须弥山:佛教中的大山,象征着世界的中心。
四大海:佛教中的四大元素,象征宇宙的广大。
全身入荒草:形容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鉴赏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诗人通过写实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湖光山色之间,道路阻隔,连一丝尘埃也难以侵扰。片片白云悠然飘过,幽鸟鸣叫,显得格外清幽。诗人静静地倚靠在石栏旁,任由苔藓轻拂衣裳,沉浸在这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中。

他感叹这种远离尘世的快乐,认为这是林间隐士的独特享受,在人世间极为罕见。接着,诗人以衲僧(佛教修行者)的视角来表达他的心境,他们的眼中能包容如须弥山般的广阔,耳中能容纳大海的浩渺,对世俗的声色繁华无动于衷。他们悠然自得,无论行走还是静坐,都能全身心地融入到自然之中,仿佛与荒草共生,超脱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禅意的追求,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八)

一雨润枯焦,扫尽流金暑。

薰风殿阁凉,诸佛出身处。

堪笑勤川无义语,引得花木瓜,变成烂苦瓠。

走遍衡梅卖与谁,一十三人声怨鼓。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五)

虬龙一滴涎,凤凰五色髓。

扑扑喷清香,穿却衲僧鼻。

通身是,遍身是,吾无隐乎尔。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一)

灵鹫峰前,热血相喷。觉城东际,陷坑无底。

失脚休论后与先,痴翁何似我风颠。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十八)

有服药,甚功效。不收肘后方书,不入神农本草。

善财采处不识真,文殊用之不得妙。

佛垄信手拈来,百病根源俱扫。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