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閒。
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
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亭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首联“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闲”以高亭为引子,将它置于云林之中,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与流水的自然之美,山峰似乎与天空相接,却无丝毫突兀之感,溪流在山谷中潺潺流淌,自成一派宁静景象。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高亭比作超越言语表达的智慧之源,如同海印般深邃,悬挂于宇宙之间,寓意着真理与智慧的永恒存在。最后,“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表达了诗人对静观自然、内心觉醒的向往,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禅意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不详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双髻云深古道危,不来夜半叩柴扉。
六年底事成遗恨,寂寞空山啼子规。
晴云万叠裹群山,厓瀑千寻落树间。
定里惊传王驾至,祇应来夺老僧閒。
讣音遗我客床头,话到轮回鬼亦愁。
肉眼未空今古梦,满天霜月晒枯髅。
无言童子拂香台,报道长沙学士来。
烂煮橘皮砂罐冷,几年生意喜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