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述怀》是宋末金初时期诗人吴激所作,通过描绘旅人漂泊、思乡之情,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首联“旅食空弹铗,归休合挂冠”,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他以“弹铗”自喻,暗示自己如同战国时期的冯谖,虽有才华却不得施展,只能在外漂泊,生活困顿。而“归休合挂冠”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回归平静,挂冠辞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颔联“烟尘榆塞远,风雨麦秋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远方景象。榆塞,指的是边疆之地,这里用以象征远离家乡的遥远之处。烟尘弥漫,暗示边关战事频仍;风雨交加,预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困难。同时,“麦秋寒”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苍凉的感慨。
颈联“巢燕长如客,鸣蛙不属官”,通过对比燕子与鸣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燕子虽在巢中,但其心却如游子一般,无法安定;而鸣蛙则自由自在,不受官职束缚。这一对比,既是对燕子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官场生活的讽刺。
尾联“柴门江涨到,落日下渔竿”,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退隐后的生活,门前江水上涨,落日时分,独自垂钓。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一种对简单、自由生活的追求。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