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章婿道祖倧山居

我本丘壑人,负乘辄致寇。

归来卧湖海,梦断三接昼。

尚馀忧国心,带眼日惊瘦。

腾装居景山,飘飘云出岫。

门无长者辙,相见谁肯就。

吾甥相国孙,款我裹粮糗。

禅关有圣解,已语则无咎。

两庵同相攸,卜邻殆天授。

登盘无槟榔,客居必见宥。

富贵应自知,不询唐举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次韵章婿道祖倧山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国家和亲人的忧虑之情。

首句“我本丘壑人,负乘辄致寇。”以“丘壑人”自喻,表明自己本是喜爱自然、远离尘嚣之人,却因某种原因(“负乘”)招致了祸患。接着“归来卧湖海,梦断三接昼。”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白天梦醒,夜晚则在湖海间沉思,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

“尚馀忧国心,带眼日惊瘦。”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山林,但心中仍挂念国家大事,忧国之心未减,以至于身形日渐消瘦。接下来“腾装居景山,飘飘云出岫。”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景山上的生活情景,仿佛与云雾融为一体,自由自在。

“门无长者辙,相见谁肯就。”反映了诗人隐居后,门庭冷落,鲜少有人来访,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吾甥相国孙,款我裹粮糗。”提到甥孙来访,带来了粮食,让诗人感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禅关有圣解,已语则无咎。”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信仰,认为与圣贤对话并无过错。而“两庵同相攸,卜邻殆天授。”则是对与僧侣为邻的满足与感激,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

“登盘无槟榔,客居必见宥。”说明诗人即使在客居他乡,也能够适应并找到乐趣,如在餐桌上没有槟榔也能享受生活。最后“富贵应自知,不询唐举寿。”则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财富与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隐逸生活中对国家、亲人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病起二首(其一)

春风散顽阴,我亦除积痾。

客居有园林,得暇辄一过。

残梅雪尚积,曲沼春已波。

傥或不近酒,如此推迁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病起二首(其二)

人生身后名,孰得还孰失。

岂若一杯酒,聊复得永日。

如何杜陵老,感难百忧集。

不饮孰忘忧,饮多或生疾。

惟其疾之忧,已矣两相直。

形式: 古风

立方和韵复和一首

属疾大废食,始进一麦麻。

客至阙均礼,呼儿办瓜茶。

冷落乏胜事,病苦将日加。

儿曹解人意,为泼闽岭芽。

山深生意足,香味冠百嘉。

依稀仙掌露,彷佛石桥花。

过盏谢新法,失杯戒憎蛇。

甘我舌三寸,浇我书五车。

馀沥均学子,少长各有差。

何须待鞠卺,此段固已佳。

人生草头露,迅晷堪惊嗟。

适意贫亦乐,钟鼎来何赊。

今朝复何幸,濯暑分流霞。

苏息问苍生,欲泛牵牛槎。

形式: 古风

钱氏通惠泉

山翁彻骨清,日饮一瓢水。

天公隐其穷,殆将贻石髓。

先敕西神君,一派疏清泚。

初惊石罅出,盈科来未已。

其潴为渊潭,其汇则沼沚。

酌比九陇泉,饧味参差是。

一瓯紫笋春,牙颊留甘美。

馀波共濯缨,溅沫邀洗耳。

山中有异事,喜甚屐折齿。

长安昊天观,秦吴隔千里。

妄云脉络通,道人真疏矣。

寄语赞黄公,未应停水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