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篇

吴中胜迹灵岩山,奇峰秀出侵云间。

梦游几载空髣髴,闻来此日穷跻攀。

山边古峒至今在,曾是西施此中醉。

吴王履迹翳莓苔,僧智经坛锁苍翠。

松涛万顷起高岑。洒似琴台弦上音。

慈云掩映墨池净,慧绠难探石井深。

伯图只今俱已矣,眼前唯见箭经水。

狂来长啸海天空,安得凭虚访仙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灵岩篇》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描绘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故事。诗中以灵动的笔触,展现了灵岩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

首句“吴中胜迹灵岩山”,点明地点,灵岩山作为江南名胜,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接下来“奇峰秀出侵云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岩山的雄伟壮观,奇峰直插云霄,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梦游几载空髣髴,闻来此日穷跻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向往之情,以及亲自登临的感受。通过“梦游”与“闻来”的对比,突出了实际登临的不易与满足感。

“山边古峒至今在,曾是西施此中醉”两句,引入了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施曾在灵岩山中饮酒作乐,这一传说为灵岩山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吴王履迹翳莓苔,僧智经坛锁苍翠”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到了吴王与僧人的故事,展示了灵岩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吴王的足迹被青苔覆盖,僧人的经坛被苍翠环绕,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灵岩山的静谧与庄严。

“松涛万顷起高岑,洒似琴台弦上音”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灵岩山的自然景观。松涛如同琴声般悠扬,充满了诗意与和谐之美。

“慈云掩映墨池净,慧绠难探石井深”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灵岩山的清幽与神秘。慈云轻拂,墨池清澈,石井之深难以探底,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伯图只今俱已矣,眼前唯见箭经水。狂来长啸海天空,安得凭虚访仙子”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仙境的向往。伯图等人的事迹虽已成过去,但诗人仍希望能像仙子一样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03)

陈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夜集张幼于宅观灯醉后放歌

吴中高士张壶梁,雄才藻思世莫当。

生平好客拟郑庄,邀欢折简披琳琅。

春风嘘暖回金阊,大开绮席文起堂。

华灯四壁灿灿光,庭前遝沓喧笙黄。

盘羞纷错品异常,尊醪湛冽称琼浆。

梨园年少施红妆,霓裳一曲酒百觞。

主人情深兴复长,不放阁后穷宾亡。

飞觞流斝频相将,座客酩酊夜未央。

伫看火树照大荒,须臾兔魄沈西方。

百年此曾能几场,当筵醉客宁辞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潘侍御去华赴谪岭南

君不见韩退之,潮阳一贬八千里。

直谏惟知佛骨非,雄躯岂惮蓝关死。

又不见唐子方,朝来抗疏夕投荒。

豪吟慷慨过滩浦,不道英州是瘴乡。

爱君忧国男儿事,世路艰难那复计。

田郎欲绝邹生交,忠谊相期固宜尔。

潘君才著惠文冠,立朝丰采动台端。

批鳞偶触龙颜怒,谪居犹荷主恩宽。

此时岭海地不恶,君去何须愁索寞。

珠江秋水照人清,尘缨且向江头濯。

粤王台高古木苍,韩山浈水遥相望。

退之子方俱已矣,至今山水留辉光。

知君到日耽吟眺,气吸沧溟喷南峤。

登台长啸海天空,临风时把韩唐吊。

形式: 古风

春日邀彦吉集烟雨楼漫赋

秀州城南烟水多,当年此地频经过。

同游俱是高阳侣,临风呼酒还悲歌。

湖上高楼锁烟雨,步久荒凉已非故。

周遭雨浦只菰蒲,来往烟汀但鸥鹭。

此时游客皆大惊,一方胜乐徒有名。

酒酣倚剑湖天暮,唏嘘感叹空含情。

不堪岁月随流水,世路萍踪渺难拟。

镜里星霜十二秋,眼中烟水三千里。

今日重来觅旧游,更邀词客同登楼。

雕窗洞豁霞光入,绮槛交疏翠色浮。

翠色霞光纷不了,词客凭虚骋吟眺。

豪怀勃勃薄青霄,共倚春风发长啸。

人间世事多乘除,向时感慨今欢娱。

与君共进杯中物,风光此后知何如。

形式: 古风

鹡鸰图为成观察惟谦题

渔阳二月春风和,斋居寂寞春愁多。

徘徊署里看山色,徙倚庭前闻鸟歌。

独喜同游成伯子,儒雅风流时莫比。

閒来无事数过从,锦帙瑶编脱相示。

手持一卷称最奇,为言新得美人贻。

丹青妙笔出谁手,吕纪前朝名画师。

卷中只有双鹡鸰,原头载飞还载鸣。

联翩似解连枝乐,顾影疑耽式好情。

披图玩赏不能已,羽族灵心却如此。

低徊感物转兴怀,何况君家好兄弟。

君家兄弟友且贤,平居友爱真无前。

美帷布被清宵暖,田砌荆花丽日妍。

只今伯子跻华膴,虎节态车镇畿辅。

古今俊杰孰等伦,文武宪邦周吉甫。

仲季英标总不群,翩翩意气上淩云。

文明不忝丹山凤,众鸟啾啾那足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