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有怀(其一)

客里春三月,江头雨半旬。

囊空那得醉,吟苦未甘贫。

愁逐花枝老,诗随节物新。

郴流去湘水,欲此寄双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在他乡度过春天的三月,江边连下了十天的雨。
口袋空空,哪有钱买酒喝?虽然吟诗辛苦,但我不愿承认自己贫穷。
愁绪随着花枝一同老去,诗歌却随着时节的新陈代谢而更新。
我看着郴江汇入湘水,想借此机会寄去书信表达思念。

注释

客里:他乡。
春三月:春天的第三个月份。
江头:江边。
雨半旬:下了十天的雨。
囊空:口袋空空。
那得:哪有。
醉:喝酒。
吟苦:吟诗辛苦。
甘贫:承认贫穷。
愁逐:愁绪跟随。
花枝老:花枝凋零。
诗随:诗歌随着。
节物新:时节的变化。
郴流:郴江流。
湘水:湘江。
双鳞:书信,这里指代书信。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雨中有怀(其一)》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春雨连绵的时节内心的感受。首句“客里春三月”点明了诗人旅居他乡,时值春天,而“江头雨半旬”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郁和潮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囊空那得醉”表达了诗人囊中羞涩,无法借酒浇愁,生活的困顿使得他难以忘却现实的艰辛。“吟苦未甘贫”则直接揭示了诗人以诗为乐,但又深感贫困的无奈,诗歌成了他排解愁苦的唯一慰藉。

“愁逐花枝老”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愁绪比作随风老去的花枝,形象地展示了愁绪的沉重和无尽。“诗随节物新”则表明诗人尽管生活艰难,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变化的新鲜感受,通过创作来寻求心灵的寄托。

最后两句“郴流去湘水,欲此寄双鳞”,诗人将思绪寄托于湘水,想象着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通过文字来寻求共鸣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春雪

腊尾春风不著忙,雪花先压百花香。

试为天上玉妃舞,欲遣人间越犬狂。

万里冰壶尘不染,一番琼圃日初长。

东皇喜作吾翁瑞,又报丰年到酉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夜读书示谦(其一)

百年诗种世科存,三载相望两拜恩。

主簿从渠称大小,儒冠喜我到儿孙。

立身正要先忠孝,力学尤须造本原。

老矣寸阴犹共惜,日新期汝大吾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长兄赴调上都次田俊卿韵二首(其二)

从今日日听新除,去马加鞭不用徐。

最是好为三釜计,不妨频寄万金书。

君行霄汉无留轫,我得江湖欲纵鱼。

更念起家人底事,百年门户正关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长兄赴调上都次田俊卿韵二首(其一)

霜熟林空月满川,冲寒突兀耸诗肩。

便应策骥行夷路,不用燃犀照碧渊。

从昔正人终遇世,到今方士漫求仙。

老成谋国须吾辈,可笑轻疏贾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