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名为《次韵国衡》。诗中描绘了古寺的环境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寞的感慨。
首句“古寺凭崇冈,苍烟荫乔木”描绘了古寺坐落在高冈之上,周围被苍烟和高大的树木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古老的氛围。接着,“攲斜屋鳞比,缭绕墙带束”则通过描述房屋错落有致、围墙蜿蜒曲折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沧桑感。
“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一句,诗人想象有人在高楼上接待客人,让客人远眺美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接下来,“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菊”则以菊花为喻,暗示客人的心意并不在于欣赏菊花本身,而是寄托着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念昔居此地,名世尽儒服。师旷贤多知,苍史圣重目”几句,诗人回顾往昔,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充满了智慧与学问的气息。提到师旷(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与苍史(古代的史官),强调了这个地方曾经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地位。
“台成竟谁游,事去不容局”表达了对过去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接着,“梁王高帝孙,名字亦不辱”通过提及梁王(汉高祖刘邦之孙)的名字,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曾经的显赫与荣耀。
“当时盛歌舞,肯使后人逐”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当前衰败景象的感慨。最后,“陈迹今故存,新池为谁绿”点明了历史的痕迹虽在,但新的事物却无人问津,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感叹世上事,反覆如转烛”总结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如同旋转的烛火一样,难以捉摸。最后,“请君听钟鱼,尚想吹紫玉”则是诗人希望读者能倾听钟声与鱼鸣,仿佛还能听到古人吹奏紫玉笛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环境的描绘与历史变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寞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