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诚斋卷》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圣贤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对传承文化的重视。
首句“圣贤一脉传无穷”,开篇即点明了圣贤智慧的不朽与传承的重要性。接着“谁家灯火西窗红”一句,以灯火象征知识的光芒,照亮了求知者的心灵之路,形象地描绘了学习的场景。
“韦编断尽蠹鱼走,中庸岂在书版中。”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真正的智慧和中庸之道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来领悟。韦编断尽,比喻读书勤奋;蠹鱼走,暗指书籍中的知识如同活物,不断生长和变化。
“于穆此天吾一理,周孔羲文长不死。”这里提到周公、孔子、羲之、文王等古代圣贤,强调他们的思想和智慧永存不衰,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此斋一过一悚然,白发披披已垂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即使年华老去,仍渴望汲取新知。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
“为尧为舜无古今,天人分数谁复深。”这两句将个人追求与历史上的圣贤相提并论,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卓越和高尚品德的精神是永恒不变的。
最后,“莫怪不知杨万里,草庐文字子思心。”诗人以杨万里自谦,表示自己虽不精通所有学问,但内心却怀揣着子思(孔子的孙子)的仁爱之心,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圣贤之道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