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才情风调有谁如。

彷佛三生小杜。置酒昔登岘首,题诗今对匡庐。

青衫恨不到西湖。共湿黄梅细雨。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我独自编织兰花作为佩饰,你正开始分割竹简分配官印。你的才华和风度有谁能比得上。
仿佛是前世的小杜(唐代诗人杜甫),昔日我们一起在岘首山举杯畅饮,如今又在匡庐山下吟诗相对。
遗憾的是,身着青衫的我未能一同前往西湖。我们共同沐浴着黄梅时节的细雨。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纫兰:编织兰花,象征高洁。
佩:佩戴的装饰品。
君:你,指对方。
剖竹分符:古代授予官职的仪式,比喻开始任职。
风调:风采和气韵。
小杜:指唐代诗人杜甫。
岘首:山名,在湖北,与后文的匡庐相对。
匡庐:庐山,在江西,与前文的岘首相对。
青衫:古代官员低级时所穿的服装,此处表示身份。
西湖:杭州名胜,与前文的岘首、匡庐形成对比。
黄梅细雨:江南黄梅季节特有的连绵细雨。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西江月·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是一首送别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我自纫兰为佩",诗人自比以兰花为佩饰,寓含高洁之意,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君方剖竹分符",则比喻友人即将赴任,手持符节,暗示其官职显赫。

"才情风调有谁如",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出众,风度翩翩,仿佛是唐代诗人杜甫再世。"彷佛三生小杜",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才情的推崇和对其未来的期望。

"置酒昔登岘首,题诗今对匡庐",回忆了过去的相聚时光,一同登高饮酒赋诗,如今又在庐山下分别,增添了离别的感伤。"青衫恨不到西湖",诗人遗憾自己不能一同前往西湖,流露出对友人旅程的向往和对分离的惋惜。

最后,"共湿黄梅细雨"以景结情,描绘了江南黄梅时节的细雨,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寄寓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风雨同行的祝愿。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白朴词作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

皎皎风前玉树,煌煌腰下金符。陈琳檄草右军书。

香满红莲幕府。政自雄心抚剑,不妨雅唱投壶。

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渔父

世故重重厄网,生涯小小渔船。白鸥波底五湖天。

别是秋光一片。竹叶醅浮绿酽,桃花浪溃红鲜。

醉乡日月武陵边。管甚陵迁谷变。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题阙

过隙光阴流转,还丹岁月绵延。几人青髻对长年。

且斗时间康健。四海幸归英主,三山免化飞仙。

大家有分占桑田。近日蓬莱水浅。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题阙

白石空销战骨,清泉不洗飞埃。五云多处望蓬莱。

鞭石谁能过海。一夕神游八表,众星光拱三台。

天公元不弃非才。坐我金银世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