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铸的作品《醉书双溪书院醉经堂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儒家道家思想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喧嚣、追求内心清净与智慧的向往。首句“自从天隐自然庭”暗示诗人已遁入静谧的自然之中,远离尘世纷扰。接着,“愈觉嚣尘喷鼻腥”进一步强调了对世俗嘈杂与污浊的反感。
诗人提出“可要洞研齐物论,更须深味洗心经”,表明他对道家的《庄子·齐物论》和佛教的《心经》有着深入的理解,认为这些经典能洗涤心灵,提升境界。他以“独醒终了醒如醉,独醉那辞醉不醒”表达出一种清醒中的醉意,即在理解万物平等和超然物外的境地里,虽清醒却仿佛仍沉醉于这种智慧的愉悦中。
最后两句“列百圣贤真趣在,古人糟粕是螟蛉”,诗人指出,真正的圣贤智慧在于领悟生活的真谛,而非拘泥于古人的旧说,认为那些过时的思想如同害虫(螟蛉)一般,应当摒弃。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观念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