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太史种竹

此君不作此老客,庭院真应长绿苔。

古风藉汝数辈在,今雨从渠何所来。

岁晚简书留石室,月明环佩傍瑶台。

亦知径造有故事,一月须过三十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名为《和吴太史种竹》。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与老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竹子在庭院中的生长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哲理的氛围。

首句“此君不作此老客”,巧妙地将竹子比作君子,而“老客”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表达了竹子与时间的和谐共存。接着,“庭院真应长绿苔”一句,通过绿苔的生长反衬出竹子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竹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古风藉汝数辈在,今雨从渠何所来。”这里运用了“古风”与“今雨”的对比,前者象征着传统与历史的延续,后者则代表了新事物的涌现。诗句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思考。

“岁晚简书留石室,月明环佩傍瑶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简书与石室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保存,月光下的瑶台则增添了浪漫与超脱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个人精神追求的重视。

最后,“亦知径造有故事,一月须过三十回。”这句话点明了竹子生长的规律与过程,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与时间流转的深刻理解。通过“径造”(即竹子的生长路径)与“故事”的结合,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融合,强调了持续与循环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与传统与现代的互动的描绘,展现了邵宝对自然、历史与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不变价值的颂扬。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方石以祖母旌门有作次韵

怀清台倚海天遥,台上风吹宿瘴消。

云汉章回联北极,山川光被表南条。

宁无乡里评如史,信有闺门礼似朝。

白发贤孙拜恩地,贞魂应亦望层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游从姑山

回首麻姑复从姑,江中烟雾两峰孤。

伊人似玉丹崖阻,吾道如川白日徂。

曾是待年终偃蹇,也应阅世未模糊。

晚来数点神灵雨,莫谓巫山作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游麻姑山二首(其一)

千载荒坛故姓麻,劫灰漫道在烟霞。

泉流云壑真能胜,海变桑田或是誇。

此日佩兰贻水裔,它年笙鹤问天涯。

不须更索题名记,八月星河有使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麻姑山二首(其二)

几曲登登破岭烟,一亭一曲兴超然。

开云田画殷人井,转壑泉分禹日川。

独鹤每翔新表外,双松长倚旧坛前。

颜碑谩为传闻录,屈指于今又许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