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重游瓦官寺

烟雨满重城,晓策西南辔。

寂寞凤凰台,凄清瓦官寺。

竹色净禅房,葳蕤锁深翠。

几树杏花红,馀英布初地。

高阁既虚明,层轩亦幽邃。

老僧逢白头,共话前朝事。

刻画何年碑,上有升元字。

午梵闻山钟,清贡修香糒。

一到空尘缘,再到空妄累。

嘈嘈濯龙门,喧喧动车骑。

何似此中游,独往有深致。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重游瓦官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古寺历史与自然美景的感慨。首句“烟雨满重城,晓策西南辔”以烟雨笼罩的古城和清晨策马向西南行进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寂寞凤凰台,凄清瓦官寺”两句,通过对比凤凰台的寂寞与瓦官寺的凄清,突出了古寺的沧桑与历史感。

“竹色净禅房,葳蕤锁深翠”描绘了寺院内竹林的清新与生机,映衬出禅房的宁静与庄严。“几树杏花红,馀英布初地”则以杏花的鲜艳与落英铺地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春意与生机。接下来,“高阁既虚明,层轩亦幽邃”通过高阁与层轩的描写,展现了寺院建筑的宏伟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深远思考。

“老僧逢白头,共话前朝事”一句,通过与老僧的对话,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相连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刻画何年碑,上有升元字”则通过碑文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午梵闻山钟,清贡修香糒”描绘了午时诵经声与山中钟声交织的画面,以及供奉与饮食的仪式,体现了宗教生活的庄严与日常的和谐。

最后,“一到空尘缘,再到空妄累”表达了诗人对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嘈嘈濯龙门,喧喧动车骑”与之形成对比,突出了瓦官寺环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特点。“何似此中游,独往有深致”则是对瓦官寺独特魅力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之旅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瓦官寺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宗教、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卷,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历史与自然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8)

苏民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关道中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

怪石马蹄生,好峰当面起。

竖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

是时春仲交,草木渐畅美。

风雨所摧残,瘴雾所煎靡。

石壁馀嶙峋,点缀互苍紫。

嘤嘤春鸟鸣,湜湜泉流弥。

带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

伐木响山椒,时闻深涧底。

窈窕转前旌,鼓角馀声里。

边吏远来迎,骑踏旄头驶。

古称花面蛮,于今亲见矣。其言虽侏?,其俗尚淳俚。

愧彼中华人,衣冠盛包匦。

机械互纷拿,文墨相宛委。

徒工鞶帨姿,何裨结绳理。

子欲居九夷,无乃意为是。

形式: 古风

书北齐冯淑妃传后

鹰犬仪同各阶级,琵琶当殿黄门立。

齐兵穿破平阳城,妖星马上催妆急。

苍黄介胄暗尘飞,犹自嫣然著锦衣。

不闻汾水方酣战,尚忆天池更打围。

金鸡啼上白杨树,不见邺宫行乐处。

无愁曲奈有愁何,粉镱敲残红泪多。

形式: 古风

题颜宗渔樵耕读图为姚侍御赋

君家粉壁悬绢素,千山万山起烟雾。

层崖绝壑俯沧溟,飞瀑奔流如雨注。

树色冥蒙日月昏,波涛汹涌蛟龙怒。

乾坤缥缈亦苍茫,中有高人得真趣。

结庐人境手韦编,不知绝简与残蠹。

坐看渔父傲沧洲,入暮樵人失归路。

农夫两两荷锄耕,相忘帝力知何故。

于嗟万里咫尺间,形形色色皆神遇。

令我胸次总悠然,开襟酌酒应无数。

主人爱客亦忘机,席上不惊鸥与鹭。

乃知神笔怡心颜,不必登楼堪作赋。

为君一醉且高歌,潦倒尊前忘日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侠客行

杀气临沙碛,黄尘白昼飞。

请君双羽箭,破虏百重围。

转战随骠骑,捐生事武威。

从来游侠骨,不是顾轻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