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成受所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切领悟。
首句“坐到灯残月又明”,以“灯残”与“月明”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夜晚由暗转明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坐在灯下,直至灯火将尽,而一轮明月却再次升起,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次句“寒蛩泣露若为情”,通过“寒蛩”(寒蝉)在露水中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氛围。寒蝉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难以言表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可能是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哀愁。在这里,寒蝉的啼声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将无形的情绪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后两句“已知去日如流水,莫恨秋风白发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无常的接纳态度。他知道过去的时光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无法挽留,因此不应因岁月的流转而产生遗憾或怨恨。同时,面对秋风带来的白发,诗人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说,白发是岁月的痕迹,是成长的象征,不必为此感到悲哀。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接受,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