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其二)樵父

偃树春不起,繁条秋弥丛。

长镵入空谷,历历摧枯蓬。

形骸肖山鬼,趫捷轻狙公。

玄熊夕相避,猛虎昼不逢。

素履往无咎,险阻穷能通。

有时不归来,高卧山之东。

积薪拟待价,沽酒明月中。

桎梏轩冕者,终焉愧此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杂咏十首(其二)樵父》描绘了一位隐逸山间的樵夫形象。首句“偃树春不起”写出了樵夫砍柴时选择在春天树木生长不旺的时候,以便于劳作;“繁条秋弥丛”则描述了他在秋天枝叶茂盛时,更加勤奋地砍伐。接下来,“长镵入空谷”展现了他深入山谷劳作的场景,而“历历摧枯蓬”则刻画出他挥动斧头,清除枯草的有力动作。

诗中“形骸肖山鬼,趫捷轻狙公”运用比喻,形容樵夫身形如山鬼般粗犷,动作敏捷如同狡猾的猕猴。他与猛兽相处,夜晚避开黑熊,白天也不惧怕猛虎,显示出他的勇敢和独立。“素履往无咎,险阻穷能通”表达了他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从容应对,无畏前行。

“有时不归来,高卧山之东”描绘了樵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偶尔也会远离尘世,享受山林的宁静。“积薪拟待价,沽酒明月中”则写出他以砍柴为生,期待着有一天能用这些柴换取美酒,在明亮的月光下畅饮。最后两句“桎梏轩冕者,终焉愧此翁”暗含对那些身负官职束缚的人的讽刺,表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们虚伪生活的不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塑造了一个坚韧、独立、自由的山间樵夫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批判。

收录诗词(896)

张元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咏十首(其三)学稼

滋兰徒佩芳,种菊徒采英。

饘粥苟不继,不如学躬耕。

荷锄出东皋,布谷方有声。

好雨以时至,春水昨夜生。

井井畎亩界,油油禾黍平。

吾志在一饱,匪冀仓箱盈。

南阳迟诸葛,谷口寻子真。

翻嫌沮溺辈,后世知其名。

形式: 古风

杂咏十首(其四)学圃

芍药恣欢谑,桃李竞光华。

吾本葵藿士,弃之等尘沙。

负郭开三径,言树桑与麻。

兼之艺蔬韭,春雨生萌芽。

接竹引寒泉,薙草驱鸣蛙。

绕畦白水流,傍屋青山斜。

浊酒聊自慰,劳力何须嗟。

终作灌园人,且卖故侯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杂咏十首(其五)估客

积富匪用拙,良贾久居奇。

或遗戎王利,或挟寡妇赀。

艑舸江湖间,辎车都会驰。

居陶为朱公,适齐为子皮。

但知素封贵,不识县官谁。

蹑履明珠缘,揄袂文縠垂。

行乐谅无尽,金多任所之。

安能守穷巷,季次原宪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咏十首(其六)侠客

背公死党客,朱家郭解伦。

布衣相雄长,闾里岂沉沦。

所至比敌国,所谋类鬼神。

空室生青草,半夜回朱轮。

走死地如骛,藏活士匪亲。

一诺成泰岱,千金化纤尘。

权可移卿相,貌不如中人。

犹闻侠骨香,千年事若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