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凉和上人二首(其二)

南国风流百不存,石头今是给孤园。

山连雉堞犹侵路,潮送渔舟自到门。

方丈定容居士病,贝多应待客儿翻。

悬知后日逢迎际,桃李春风两不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南方的风情已经几乎消失殆尽,现在的石头成了孤园的一部分。
山势连绵,仿佛城墙般环绕道路,潮水推送着渔舟直抵门前。
方丈之地或许能容纳患病的居士,贝多的僧人想必在等待客人的到来。
可以预见未来的相遇时刻,桃花李花盛开的春日里,我们将无言相对。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中国的江南地区。
石头:指代具体的地点,可能是某个有石头的园林。
孤园:指一个孤立或偏僻的园林。
雉堞: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小墙,这里形容山势险峻。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非出家人。
贝多:可能是指佛教寺庙,贝多为印度名,此处借指僧侣。
客儿:指来访的客人。
逢迎:迎接,这里有预想的意思。
桃李:比喻学生,因为桃李常用来象征教育成果。
春风:春天的和风,象征美好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寄清凉和上人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南国风流不再,石头成为给孤园的景象开篇,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物是人非之感。接下来,通过描绘山势与道路相接、潮水送渔舟至门前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闲适。

诗人进一步想象清凉寺中的僧人,如方丈居士可能因病而静养,而贝多树(佛教用语,象征智慧)似乎也在等待着客人的翻阅经书。最后,诗人预想未来重逢之时,即使是在春风桃李盛开的美好季节,彼此之间可能也无需多言,只有深深的理解和默契。

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清凉和上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75)

贺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

  • 字:方回
  • 号:庆湖遗老
  • 籍贯:卫州(今河南卫辉)
  • 生卒年:1052~1125

相关古诗词

寄题狄丘李伟官舍东斋

树竹开窗小屋东,低檐却日竹通风。

长年驰骛欲何往,终日退藏于此中。

未厌睡魔常有在,若思人事即无穷。

躬耕不是悠悠计,来作苏门邻舍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题盱眙杜子师东山草堂

东山与物远,松竹荫茅茨。

信有冥鸿志,难藏雾豹姿。

会招安石起,何患德璋移。

后日岩扉下,游人想履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题泉南陈氏步云亭

紫翠峰前水一湾,趣亭微径白云关。

渔樵不见携筇去,猿鹤相随采药还。

晚月带潮来海上,春风吹雨到人间。

恨君轻为苍生起,曾得东山几日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晚泊小孤山作

江势东南陡折回,两山屹立地维开。

颠风裂石轰雷下,骇浪澎舟卷雪来。

扪虱王孙初睥睨,饱鱼乌鬼但毰毸。

物情岂识忘形乐,啸倚樯干独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