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同恕的《愁》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愁绪的深沉与绵长。首句“来时容易去何迟”,形象地表达了愁绪难以驱散,一旦涌上心头,便难以轻易消散的特点。接下来的“半在胸中半在眉”进一步刻画愁绪的缠绵,仿佛愁意已经深入内心,甚至显现于眉宇之间。
“门掩落花春去后”写的是春天离去后的寂寥景象,落花飘零,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哀愁。而“窗涵残月酒醒时”则通过酒醒后的清冷画面,反映出愁绪在夜深人静时更加浓厚,如同残月映照下的窗棂,孤寂而凄凉。
“浓如野外连天草,乱似空中惹地丝”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漫无边际的野草和纷乱的游丝,生动地展现了愁绪的蔓延和纷扰,难以捉摸又无法摆脱。
最后两句“除却五侯歌管地,人间何处不相随”表达了愁绪无处不在的无奈,即使在权贵享乐之地,愁绪也如影随形,揭示了愁情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对愁绪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