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里

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

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

僮仆惯苦饮,食美翻憎嫌。

朝朝忍饥行,戚戚如难堪。

中下无正性,所习便淫耽。

一染不可变,甚于茜与蓝。

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

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

形式: 古风

翻译

旧时常乐坊,井水浑且咸。
新居新昌里,井水清又甜。
仆童已习惯苦水,美食在前反而厌烦。
每日忍饥挨饿走,忧愁满心难以承受。
人心没有定性,习性容易放纵。
一旦沾染就无法改变,比茜草和蓝靛还难移。
接近贫穷的人更知节俭,靠近富足的人欲望更贪。
以此为鉴,警惕自己,切勿轻信谗言和邪恶之人。

注释

旧客:过去的居民。
常乐坊:地名。
井泉:井水。
浊:浑浊。
咸:味道咸。
新屋:新建的房屋。
新昌里:另一个地名。
甘:味道甘甜。
僮仆:仆人。
戚戚:忧愁的样子。
淫耽:过度沉迷。
茜:茜草,红色染料。
蓝:蓝靛,蓝色染料。
贫:贫穷。
廉:节俭。
富:富有。
慎:谨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井水和人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比旧客常乐坊与新屋新昌里的井泉,表达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诗中“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展示了一种恶劣的居住环境,而“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则是一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接下来,“僮仆惯苦饮,食美翻憎嫌”揭示了人们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性格的变化,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容易变得性情粗暴,而享受良好环境的人则可能变得挑剔。

“朝朝忍饥行,戚戚如难堪”表达了一种贫困和艰辛的生活状态,而“中下无正性,所习便淫耽”则说明了中等以下的品德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染不可变,甚于茜与蓝"用染色比喻来强调了一旦接受了某种不良习俗或环境,就很难改变。

最后,“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揭示了贫穷和富裕对人性的不同影响,而“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则是诗人对自己以及读者的告诫,提醒我们要警惕环境的影响,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不正直的言论。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展示了社会环境与个人品德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变化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

未得沧江外,衰残读药书。

圣朝优上秩,仁里许闲居。

树对枝相接,泉同井不疏。

酬章深自鄙,欲寄复踌蹰。

形式: 五言律诗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

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

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金州西园九首.江榭

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

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

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影。

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

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