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桐花歌》由清代诗人蒋溥所作,描绘了桐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其带来的宁静与生机。
首先,诗人以“山窗三见桐著花”开篇,点明地点与时间,桐花三次在山窗前绽放,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接着,“先生三载兹为家”,将观察者提升至“先生”的高度,赋予了观察者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同时也暗示了“先生”对这片桐花世界的深刻情感与长久驻足。
“老树不知寿几许,穷村偃蹇无精华”两句,通过对比老树与穷村的现状,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质朴美的欣赏。老树虽年岁已久,却依然坚韧不屈,桐花的开放为其增添了一抹生机。
“刳心竟作蚁乡里,抱花频有蜂干死”描绘了桐花与昆虫之间的互动,蚂蚁和蜜蜂在花间忙碌,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竞争与牺牲。
“先生得毋类二虫,眼前生趣还馀几?”这一问句,将“先生”与昆虫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桐阴瑟瑟摇微风,桐花垂垂香满空”描绘了桐花在微风中的摇曳与香气弥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压檐一枝早开谢,花朵历落庭阶中”则通过一枝早开早谢的桐花,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最后,“疏帘一幅潇湘雨,老莺作歌雏燕舞。朝晖散影何娟娟,山窗寂然人正眠。”以一幅疏帘、潇湘雨、老莺歌、雏燕舞的生动画面,以及山窗中人正眠的宁静场景,收束全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宁静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桐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和谐共生等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自然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