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隆之太史侨寓广陵比园庐者累日临别赠余六绝用此见答(其一)

有客遥从庐阜来,旧题名字在丹台。

袖间拾得金光草,投向沧江夜色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方客人来访,带来了来自庐阜的礼物——金光草,并在临别之际赠予了诗人。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意象,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以及自然界的神秘色彩。

首句“有客遥从庐阜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远方客人的形象,他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带着庐阜的风土人情来到这里。庐阜,作为地名,本身就蕴含着山川之美和历史的沉淀,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悠远的氛围。

次句“旧题名字在丹台”,暗示了这位客人不仅带来了实物,还带来了某种象征性的价值或记忆,这些都与“丹台”这一概念相关联。“丹台”常被用来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或是道教中的重要场所,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或珍贵的记忆,通过客人的到来得以传递给诗人。

第三句“袖间拾得金光草”,具体描述了金光草的来源。金光草,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光泽和美丽颜色的植物,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寓意着珍贵和不凡。它被客人从袖间取出,暗示了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饱含着对诗人的尊敬和友谊。

最后一句“投向沧江夜色开”,描绘了金光草在夜晚的沧江中绽放的情景。沧江,代表了广阔无垠的水域,夜晚的宁静与金光草的光芒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象征着友情和美好事物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使在最平凡的时刻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情感与物象之间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友情、自然美景以及内心世界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118)

陈吾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陈隆之太史侨寓广陵比园庐者累日临别赠余六绝用此见答(其二)

南北分携是此筵,君游紫闼我苍烟。

不知后夜芜城月,几向仙人掌上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与陈隆之太史侨寓广陵比园庐者累日临别赠余六绝用此见答(其三)

广陵一叶落梧桐,斗酒看君意气同。

二十四桥秋色迥,参差吹彻月明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与陈隆之太史侨寓广陵比园庐者累日临别赠余六绝用此见答(其四)

中朝久已待元瑜,书记翩翩翰苑孤。

裁罢明光诏五色,应题尺牍到潜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与陈隆之太史侨寓广陵比园庐者累日临别赠余六绝用此见答(其五)

鸒斯随处可游身,罗网疏开天色春。

已把閒心对渔父,敢将哀怨托灵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