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项羽》由清代诗人陈锡如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英雄气概与命运的悲凉。
首句“魁梧相貌目重瞳,叱吒喑呜盖世雄”,开篇即以磅礴之笔勾勒出项羽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威严。魁梧的身材、双瞳炯炯有神,以及他那震慑天地的气势,无不彰显出项羽作为一代枭雄的不凡风采。
接着,“八载纵横原逐鹿,千秋悔恨界分鸿”两句,将项羽的一生浓缩于短短数语之中。在这八年的时间里,项羽如同逐鹿中原的猛兽,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项羽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六国的宏愿,留下了千古遗憾。
“壮年剑学万人敌,末路兵从十面攻”描绘了项羽年轻时的英勇与晚年时的败局。年轻时,项羽凭借高超的剑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无数人的对手;然而,当面对刘邦的十面埋伏时,项羽却陷入了绝境,最终败亡。
最后一句“倘使当年能忍辱,何难割据王江东”,表达了对项羽命运的惋惜与反思。如果项羽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或许他能够避免失败的命运,甚至有可能在江东建立自己的王国。这不仅是对项羽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人物如何面对挫折与选择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项羽》一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不仅展现了项羽作为英雄的光辉与悲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人物命运、个人抉择与时代背景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