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爵台

自失平吴策,空名起邺台。

馀香残箧冷,促柱短歌哀。

汉水漳河尽,当涂典午来。

西陵松柏地,旋接北邙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铜爵台》由明代诗人汤珍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铜爵台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末路的深沉思考。

首联“自失平吴策,空名起邺台”,开篇即以一种悲凉的笔触,将读者引入历史的长河中。诗人似乎在感叹,曾经的智谋与策略,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失,徒留虚名于世。邺台,作为曹操建都之地,这里暗含着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追忆与反思。

颔联“馀香残箧冷,促柱短歌哀”,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伤的情绪。余香,象征着往日的美好与温馨;残箧冷,暗示着这些美好与温馨已成过去,不再复返。促柱短歌,则是通过音乐的哀婉,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哀悼。

颈联“汉水漳河尽,当涂典午来”,将视角从个人情感转向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汉水、漳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它们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当涂典午,可能是指某种权力的更迭或转移,这里的“尽”与“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

尾联“西陵松柏地,旋接北邙莱”,以自然景观的描写收束全诗,赋予了历史以永恒的意味。西陵、北邙,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墓葬地,松柏与莱草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铜爵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场景的勾勒,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历史、时间与生命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6)

汤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寺门

寺门山麓峙,当面更青山。

渺有烟霞想,谁参秘密关。

僧穿松径去,童汲井华还。

尘海茫茫远,三生梦觉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许摄泉见过山中失迓赋此解嘲

久孤南望约,枉沐北山临。

扫壁真题凤,攀云独抱琴。

午斋留石钵,寒日静珠林。

自是攒眉去,非因白社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城

行跻覆舟岭,睇览秣陵城。

壑听松涛涌,林窥鹿子行。

荒凉梁堞散,埋没晋丘平。

皎皎江南月,空流玉树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途淖不一舆由土桥取山径往朝阳门作

别路循山坂,肩舆出淖泥。

崇冈带连岭,古庙枕寒溪。

水落通前涧,峰回豁近蹊。

王城千雉壮,蹄辐会归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