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舟次检讨奉使册封琉球

孤悬鼊屿海涯间,襟带穷荒控百蛮。

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

自天宸翰龙鳞动,绕日珠旓豹尾斑。

底事皇华念将母,乘风归路指刀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丁澎所作的《送汪舟次检讨奉使册封琉球》。诗中描绘了汪舟次检讨出使琉球的壮丽景象和深远意义。

首联“孤悬鼊屿海涯间,襟带穷荒控百蛮。”以“孤悬”、“海涯间”描绘出汪舟次出使的地点——琉球岛,位于大海的边缘,远离繁华之地,象征着使命的艰巨与孤独。接着,“襟带穷荒控百蛮”则展现了汪舟次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不仅要代表朝廷,还要控制周边的蛮荒之地,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利益。

颔联“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进一步阐述了出使的意义。通过“春秋知正朔”,强调了汪舟次此行的重要性和对时间、季节的敏感把握,暗示了出使的礼仪与文化传承。而“何年南北并中山?”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探讨历史上的某个时刻,南北双方曾共处一地,隐含着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

颈联“自天宸翰龙鳞动,绕日珠旓豹尾斑。”描绘了出使时的壮观场面。天子的御笔(宸翰)如同龙鳞般闪耀,象征着皇帝的权威与祝福;绕日的珠旓(装饰品)和豹尾斑(装饰图案),则体现了出使队伍的庄严与荣耀。

尾联“底事皇华念将母,乘风归路指刀环。”表达了对汪舟次出使的深情关怀与期待。在出使过程中,皇华(使者)不仅代表了国家,也寄托了对家人的思念。当归途临近时,诗人想象着汪舟次在风中归来,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与对母亲的思念,刀环(古代兵器上的装饰)在这里象征着归家的路标。

整首诗通过对出使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汪舟次出使的崇高使命、个人的情感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深切期盼,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国家外交与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272)

丁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徐征君电发辟召之京

此去朝辞林屋峰,布衣疏屩倍从容。

眼中吾老非衰凤,足下人称是卧龙。

应诏趋由丞相府,封章辟自大司农。

知君芸阁诗成后,苦忆西堂旧植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望天寿山

高峰突兀散流霞,天外钟声一径斜。

认道前朝功德寺,老僧还著旧袈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听旧宫人弹筝

银甲斜抛雁柱飞,玉熙宫里尚依稀。

不须弹到《回波曲》,说着先皇泪满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塞上曲

百战洮河西备羌,合黎山外月如霜。

白头老将沙场卧,尚说弯弓从武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