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其五)

总角趋庭得绪馀,诗书元自与生俱。

词林教诵鹪鹩赋,画苑嗔传蛱蝶图。

千古凌烟思郑国,一时偃月怨哥奴。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壁的作品,名为《再和雁湖十首(其五)》。通过这短暂的四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

“总角趋庭得绪馀,诗书元自与生俱。”这里,“总角”指的是学子早晨梳洗后的发型,而“趋庭”则是急忙地去往家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自己从小就伴随着诗书成长的经历,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化的浓厚情感。

“词林教诵鹪鹩赋,画苑嗔传蛱蝶图。”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广泛涉猎。这里,“词林”指的是文学的森林,而“教诵”则是教授和吟诵。“鹪鹩赋”出自古代神话,讲述了一种鸟类通过堆积石头来填海洋的故事,象征着不懈追求。同时,“画苑”指的是绘画艺术,而“嗔传”则是批评和评论。“蛱蝶图”可能是指古代某些关于蛱蝶的绘画作品或诗词中的意象。

“千古凌烟思郑国,一时偃月怨哥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其中,“千古凌烟”形容的是历史的长河,而“思郑国”则是指对古代郑国的思念。“一时偃月”可能是在特定时刻下的月亮景象,而“怨哥奴”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伤。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抒发。这里,“情和颜蹠”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状态,而“均为寄”则是在说这种状态如同寄托在诗词中。“忍絜新樽”则是在形容新的酒樽或是新的生活起始,而“上镜湖”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超脱世俗,高处眺望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雁湖十首(其四)

梦回檐溜响潺潺,断送群芳一夕间。

静见蜂须拈笔架,细看蛛网度窗环。

数行古篆留科斗,一穗沉烟起博山。

终岁掩关非避俗,自缘多病爱清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三)

翠华南度几千馀,始见中原与闰俱。

千载一时周历数,两河百郡汉舆图。

平南上策归诸葛,伐北奇功属寄奴。

安得忠良负雄略,一清关洛到江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二)

畦径生痴笔墨间,洗心聊欲近潺潺。

干时辄莫谈商鞅,枉道渠宁主瘠环。

无事捲帘消白日,有时支枕梦青山。

湖光莫笑无多子,印却中天象纬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一)

观物年来等腐馀,已甘事与众人俱。

园林得地须频赏,冕绂关天莫浪图。

好事难陪金谷友,穷居祇辨玉川奴。

亲逢圣世生非晚,不比当年孺子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