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壁的作品,名为《再和雁湖十首(其五)》。通过这短暂的四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
“总角趋庭得绪馀,诗书元自与生俱。”这里,“总角”指的是学子早晨梳洗后的发型,而“趋庭”则是急忙地去往家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自己从小就伴随着诗书成长的经历,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化的浓厚情感。
“词林教诵鹪鹩赋,画苑嗔传蛱蝶图。”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广泛涉猎。这里,“词林”指的是文学的森林,而“教诵”则是教授和吟诵。“鹪鹩赋”出自古代神话,讲述了一种鸟类通过堆积石头来填海洋的故事,象征着不懈追求。同时,“画苑”指的是绘画艺术,而“嗔传”则是批评和评论。“蛱蝶图”可能是指古代某些关于蛱蝶的绘画作品或诗词中的意象。
“千古凌烟思郑国,一时偃月怨哥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其中,“千古凌烟”形容的是历史的长河,而“思郑国”则是指对古代郑国的思念。“一时偃月”可能是在特定时刻下的月亮景象,而“怨哥奴”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伤。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抒发。这里,“情和颜蹠”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状态,而“均为寄”则是在说这种状态如同寄托在诗词中。“忍絜新樽”则是在形容新的酒樽或是新的生活起始,而“上镜湖”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超脱世俗,高处眺望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