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西涧藏公重过野寺茗饮(其三)

不设禅□械,茅庵拥碧沙。

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

虚白了无染,寒阴半欲遮。

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以“不设禅堂”开篇,点明了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主题。接着,“茅庵拥碧沙”一句,通过简朴的茅屋与周围的碧绿沙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动物和神灵人格化,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和夜晚的神秘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敬畏之情。

“虚白了无染,寒阴半欲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虚白”二字,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寒阴半欲遮”则可能象征着外界的诱惑与干扰,但诗人的心境却如寒阴般坚定,不为所动。

最后,“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完全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但在每次造访这样的隐居之所时,都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村人刈稼

山村数家面山处,屋茅不葺篱不补。

冬春槺覈暂糊口,有日桑阴閒臼杵。

秋风西畴熟新黍,大儿转碌碡,小儿涤场圃。

老农伐薪妇轑釜,里正跨驴来击户。

形式: 古风

秋分日雨后盘僧致牡丹四本酬予书植诸新松之侧罗罗清疏映带可目喜而赋之

腕底书成泣鬼神,黄庭历劫本犹真。

乃翁捉笔非能事,细雨分花实胜因。

生理敢希千树橘,醉乡端藉数枝春。

白沙芳草毋相污,接洽新松好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溟涬歌

山之荡兮水之洄兮,阒其同溟涬兮,何羭之来予攘兮。

形式: 古风

野步口号

暮山秋水澹横姿,拄杖乘閒野步迟。

清响一声崖栗堕,笑看鼯鼠暗跳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