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咏怀(其二十七)

凉风起中林,槁叶落如扫。

徘徊此何时,岁暮一何早。

吾生随物化,安得不枯槁。

惆怅终日夕,延颈望云岛。

荣名非所慕,神明可长保。

手把三皇文,五岳访芝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起时,林间落叶如扫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通过“凉风”、“槁叶”、“岁暮”等意象,渲染出一种萧瑟与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吾生随物化,安得不枯槁。”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的生命如同万物一样,终将归于消逝,无法逃脱衰老的命运。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惆怅终日夕,延颈望云岛。”诗人面对生命的无常,内心充满了惆怅与失落,他渴望在日暮时分,能够仰望远方的云岛,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荣名非所慕,神明可长保。”诗人认为,功名利禄并非他所追求的目标,他更希望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以达到永恒的精神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和精神追求的强调。

“手把三皇文,五岳访芝草。”最后两句,诗人想象自己手持古代圣贤的著作,遍游五岳,寻找仙草,寓意着他对智慧的渴求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这种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进一步丰富了诗作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道德和个人理想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感悟,具有浓郁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效阮公咏怀(其二十八)

朝游东海上,亲见安期生。

袖携麻姑书,揖予上天行。

忽忽从之去,一举陵太清。

白榆何历历,桂树亦青青。

朱爵七十二,鼓翼相和鸣。

玉女顾我笑,执手戏紫庭。

万岁同娱乐,天地长齐并。

形式: 古风

效阮公咏怀(其二十九)

朝逢远游子,车马一何闲。

问君安所之,道路方独难。

人情恶特立,世态好缠绵。

一身欲谁从,多门易生怨。

行行保子驱,岁暮当来旋。

形式: 古风

效阮公咏怀(其三十)

啾啾田野雀,徘徊丘中阿。

上飞有鹰鹯,下飞有网罗。

人生诚未易,祸福岂在他。

誉者日已少,恶者日已多。

感彼恭士言,悔恨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杂体诗(其一)班婕妤

团扇团如月,月色比光妍。

此物岂云美,君子心所怜。

炎暑充提携,清风何翩翩。

但畏秋气至,微质遂见迁。

欢爱始难毕,中路伤弃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