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寄外三叠前韵

送别仍南浦。黯消魂、春波渺渺,飞花无数。

绿遍天涯芳草色,迷却来时旧路。

空凝睇、关河修阻。云水千重山万叠。

便模糊、梦影寻还误。情脉脉,敢轻诉。

药阑红瘦春光暮。倚东风、玉杯谁赏,绮琴谁抚。

闲煞窗前青玉案,静掩碧纱如雾。

重爇取、博山炉火。密绪缠绵缄尺楮。

押银泥、小印重重护。拈旧韵,写幽愫。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寄外三叠前韵》由清代女诗人屈蕙纕所作,情感深沉,词意缠绵,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篇“送别仍南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南浦是古人常用来指送别的地点,此处点明了离别的地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黯消魂、春波渺渺,飞花无数”一句,通过春日的景色描写,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与哀伤,春波渺渺,飞花无数,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离人思绪的寄托。

“绿遍天涯芳草色,迷却来时旧路”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天涯芳草,绿意盎然,却也让人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暗喻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接下来,“空凝睇、关河修阻”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关河修阻,意味着距离的遥远和团聚的不易。

“云水千重山万叠”一句,以云水、山峦的层层叠叠,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心中的思念之深,以及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而“便模糊、梦影寻还误”则将这种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梦中寻找,却总是寻而不得,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情脉脉,敢轻诉”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在表达情感时的犹豫与克制,即使心中有千言万语,也不敢轻易诉说,体现了情感的细腻与内敛。接着,“药阑红瘦春光暮”描绘了一幅春光渐逝、药栏红花凋零的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易逝,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倚东风、玉杯谁赏,绮琴谁抚”一句,通过东风、玉杯、绮琴等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中的自我慰藉,但无人分享这份美好,凸显了其内心的孤寂与落寞。最后,“闲煞窗前青玉案,静掩碧纱如雾”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窗前的青玉案,周围环境的宁静与朦胧,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重爇取、博山炉火”一句,通过重新点燃香炉中的炉火,象征着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希望借此找回失去的温暖与幸福。“密绪缠绵缄尺楮”则表达了主人公想要倾诉内心情感却又难以启齿的矛盾心理,通过书信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记录下来。“押银泥、小印重重护”则体现了主人公对这封信的珍视与保护,希望它能安全送达对方手中,传达自己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金缕曲·寄外三叠前韵》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40)

屈蕙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怀李楚娟如妹

春风记执纤纤手。窗前共酌盈盈酒。

旧事怕思量,愁情和梦长。海棠花上月。

偏照人离别。含思独徘徊。鞋痕遍绿苔。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春日偶成

梨花吹雪春寒浅。秋千影散闲庭院。忽忽又清明。

东风几日晴。画帘垂细雨。脉脉添愁绪。

燕子不归来。重门掩绿苔。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早秋偶成

绿槐雨过闲庭静。模糊淡月迷花影。脉脉望银河。

秋含幽思多。炉香风袅袅。漏断人声悄。

倚遍玉阑干。风生罗袖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高阳台.题湖山寻梦图,四叠前韵

浣月亭空,樵云阁倚,几回共泛吟船。

岸柳垂青,分明张绪当年。

琴樽泥醉流连处,悄寻思、梦影堪怜。

似南花,蕉鹿成阴,栩蝶成烟。

水光山色还依旧,只鬓丝禅榻,老去樊川。

画里相寻,乡心夜夜湖边。

天涯重话联床雨,莫羡它、沙上鸥眠。

认巾峰,塔外斜阳,林外鸣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