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寄袁南宁》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功名迟来的感慨。首句“九疑何处是”,以九疑山的传说起兴,暗示友人所在之地遥远难寻,寄寓了对袁南宁的牵挂。接下来的“书托雁西征”则通过鸿雁传递书信,表达了对彼此音信往来的渴望。
诗中“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描绘了边地风俗,用神秘的占卜和象耕牛犁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友人身处异域的独特环境。接着,“青山行路尽,白发到官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自己年华老去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最后两句“铜柱君应见,功名在晚成”以“铜柱”象征边疆的界标,暗示友人身处边关,而诗人坚信即使功名来得晚,也终将有所成就。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友情和仕途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