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闻砧》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描绘了深秋之夜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联“数声鸣雁下秋原,寂历䟱灯对掩门”以雁鸣和孤灯映衬出秋夜的寂静与孤独,雁的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颔联“满院星河惊独夜,谁家砧杵度黄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星河闪烁,却无人共享,砧杵声在黄昏中传来,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却又显得格外冷清。
颈联“愁催月下鸣机急,响乱霜前落木繁”将愁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月下的织机声急促,仿佛是诗人内心焦虑的外化;而霜前繁落的树木,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故国十年归未得,授衣时节倍伤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长时间未能归乡的痛苦。十年的离别,使得在授衣(即秋季到来,人们开始准备冬衣)的时节,更加触动了诗人的心灵,引发了更深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