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文人的命运与心境。首句“十年城旦赭为衣”,形象地展现了这位文人在牢狱中度过的艰辛岁月,赭色囚服象征着他的苦难与屈辱。接着,“仍向侯门骂坐归”一句,揭示了他虽历经磨难,但骨子里的傲骨并未消逝,即使回到权贵之家,也敢于直言不讳,体现了其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
后两句“死去只知文苑字,到来依旧识人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死去只知文苑字”,表达了即使在生命的尽头,这位文人最牵挂的仍是文学与知识,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后半句“到来依旧识人稀”,则暗示了即便在死后,他也只能以文字的形式与世人交流,而真正能理解他思想与情感的人依然寥寥无几,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位文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真理、坚守自我、渴望被理解和认同的复杂情感,以及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