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生歌

鸾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砥。

花镔铁面一尺方,紫雾红光上书几。

银丝双缠玉腰围,翡翠青斑绣紫衣。

金星鸲眼不敢现,案上墨花皆倒飞。

景炎丞相魁龙榜,抚玩不殊珠在掌。

背铭刻骨四十四。血录至今犹可想。

谢公古文今所师,西台一恸神血垂。

独持老瓦出门去,冬青树边书愤词。

天翻地覆神鬼怒,九庙成灰陵骨露。

庐陵忠魄上骑箕,流落端生何所寓。

抱遗老人生计拙,爱把文章写忠烈。

霜毫一夜电光飞,不必矮桑重铸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细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一段关于珍贵玉带的故事。"鸾刀夜割黑龙尾",形象地展现了玉带制作的精湛工艺,暗示了其来历非凡。"碾作端溪苍玉砥",将玉带比作端溪名砚,凸显其质地之佳。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玉带的外观特征,如"花镔铁面一尺方","紫雾红光上书几",展现出其华丽的纹饰和文字,以及"银丝双缠玉腰围","翡翠青斑绣紫衣",显现出玉带的华贵与精致。"金星鸲眼不敢现,案上墨花皆倒飞",则通过奇特的想象,赋予了玉带神秘的色彩。

诗中提到景炎丞相对玉带的珍视,"抚玩不殊珠在掌",并强调其背后铭刻的深刻意义,"背铭刻骨四十四,血录至今犹可想",表达了玉带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价值。最后,诗人联想到历史人物谢公,以及自己的悲愤之情,"独持老瓦出门去,冬青树边书愤词",并将玉带的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整首诗以玉带为线索,穿插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慨,既有艺术的美感,又富含深沉的历史反思,体现了元末明初张宪诗歌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盖山石鼓谣

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

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

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

呜呼三吴十年厌干橹。不缘夏盖鸣石鼓。

形式: 古风

汶阳道中

汶水东入海,疾流无巳时。

可怜齐与鲁,荒草秋离离。

日澹野水黄,风高木叶飞。

系舟閒吊古,不觉泪沾衣。

形式: 古风

秋日古城叶希圣见访

夫君沧江来,访予清溪曲。

清溪窈而深,佳气散天旭。

塘蒲泽新雨,秋意冷可掬。

鸟鸣万山静,猿下双树绿。

相看语清晤,馀响起空谷。

坐久神宇閒,斜阳在高木。

形式: 古风

临安道中先寄赛景初

朝入临安山,暮上由拳岭。

周道无行踪,晴空断飞影。

严关固高栅,叠嶂列危屏。

荒坰斜日淡,虚市野烟冷。

息肩坐茂树,瞑目发深省。

何庸马蹄尘,兵锋迭驰骋。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