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

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

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

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

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

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

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松江时遭遇恶劣天气的情景,以及在宁境寺短暂的避风经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开篇即渲染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扁舟在松江上航行,天空一片昏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接着,“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转而描述诗人找到一处禅房,倚靠在空旷的阁楼之上,暂时躲避风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描绘了禅房周围的景象,轩楹(高大的门柱)俯瞰着广阔的江面,云与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接下来,“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进一步描绘了风暴的猛烈,长风推动着巨浪,雪花与浪花激烈地碰撞,展现出自然界的强大威力。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则暗示了风暴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秘力量,神龙与蛟鼍(传说中的水怪)似乎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随后,“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描绘了一叶小舟从天边缓缓驶来,如同坠落的竹叶般轻盈,与之前的狂风巨浪形成了鲜明对比。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表现了诗人对波涛汹涌的江面的敬畏之情,尽管波涛浩瀚,但他并未表现出恐惧,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他紧紧握住船缆,增加绳索的紧绷度以确保船只的安全。

最后,“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借用蜚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作为流放者(逐客)在世间的孤独与寂寞。“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则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回到简陋的住所,听着窗外的钟声入眠,结束了一天的避风经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松江第四桥

松江第四桥,风雨不可过。

下有百尺蛟,蜿蜒枕桥卧。

窟宅据要津,口腹长饥饿。

每凭波涛势,能作舟楫祸。

安得佽飞手,坐使神奸破。

往来水无虞,时鼓清江柁。

形式: 古风

操舟

吴儿便操舟,衣服皆楚制。

出没波涛中,端如履平地。

江湖渺千里,鼓柁等游戏。

临深讵保身,涉险惟射利。

天风难与期,飘骤出非意。

倾覆瞬息间,永为鱼鳖饵。

愿言戒畏涂,巧手不可恃。

形式: 古风

杂兴四首(其一)

邑犬惊行客,林乌啼晓霜。

山村云冉冉,泽国水茫茫。

移棹轻舟稳,钩帘野兴长。

谁知因谪宦,得到水云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杂兴四首(其二)

肃肃岁华暮,霏霏烟霭深。

轻冰依浅渚,寒日映疏林。

故邑怀亲日,扁舟去国心。

凝眸无限景,愁绝不成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