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苔》。它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微小却坚韧的生命景象。"白日不到处",形象地描述了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阳光罕至的地方,环境条件极其艰苦。然而,"青春恰自来",展现出苔藓生命力顽强,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自强不息,生机盎然。
"苔花如米小",诗人将苔花比喻为米粒般微小,进一步强调其生长环境的卑微和自身的弱小。然而,"亦学牡丹开",苔花虽小,却有着像牡丹一样的开放精神,不甘于平凡,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这句诗寓含着对坚韧不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苔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个体价值的肯定,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追求美好。这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微小中的崇高,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不详
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黄阁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
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