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喜迁莺·题太仓唐尚书万言疏手稿》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官员唐尚书万言疏手稿的赞美之情。
“元气护,涕洟垂”,开篇以“元气”象征国家的根基与力量,而“涕洟垂”则暗示着唐尚书在撰写疏文时的深情与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洛下又峨嵋”,运用对比手法,将唐尚书的疏文比作洛水之下的深沉与峨眉山的高耸,寓意其思想的深远与见解的高度。
“厦倾犹有万言支”,借喻大厦将倾之际,唐尚书的万言疏犹如支柱,支撑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展现了其作为大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廪不太仓糜”,通过粮食仓库的比喻,强调了唐尚书疏文中的政策建议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即使在粮食匮乏之时,也能为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
“士寒蝉,朝仗马”,以“士寒蝉”形容士人如寒蝉般在困境中仍坚守正直,以“朝仗马”象征朝廷的威严与力量,两者并置,体现了唐尚书疏文不仅关注士人的尊严,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与秩序。
“松柏挺风姿”,以松柏的坚韧不拔象征唐尚书的品格与意志,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节操。
“岁寒知我已迟迟”,在岁末寒冬之时,唐尚书的疏文如同冬日里的温暖,让人感受到其深沉的关怀与智慧。
“何况没人知”,最后以反问句收尾,表达了对唐尚书疏文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人未能充分认识到其价值的遗憾。
整首词通过对唐尚书万言疏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大臣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敬仰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