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悲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

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人间如火热炉受煎熬,世事如霜打松树损身躯。
由此得知万物生灵中,人命易逝并不算稀奇。

注释

火宅:比喻人间如同被火炙烤的房屋,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煎熬:指承受痛苦或苦难。
霜松摧折身:霜打的松树象征遭受打击或困境的人生,此处指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摧残。
群动:指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和人类。
易死:容易死亡,生命脆弱。
不过人:不超过人,意思是人的生命脆弱在所有生物中并不罕见。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自悲》。从这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火宅煎熬地"比喻世间如同炙热的地狱,将人们烤炙得痛苦不堪;"霜松摧折身"则形象地描绘了严寒中枯萎的松树,象征着生命力被摧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哀伤和悲凉。

接下来的两句"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则更深了一层,从内心的感受转向了外界的认知。这里的"群动"可能指的是自然界或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而"易死不过人"则是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每个人面临死亡都是同等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哀愁,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也有对普遍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洞察。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实而深刻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象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感

宴游寝食渐无味,杯酒管弦徒绕身。

宾客欢娱僮仆饱,始知官职为它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舟中夜坐

潭边霁后多清景,桥下凉来足好风。

秋鹤一双船一只,夜深相伴月明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舟夜赠内

三声猿后垂乡泪,一叶舟中载病身。

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闇总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