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汪刺史重修元遗山墓于草间获断碑拓以见寄感赋长句

刺史行部春郊路,路前有冢冢无树。

石人石兽知何代,萦烟结莽埋春雾。

下马来寻断碑露,碑表七字擘窠书,乃是诗人元遗山之墓。

魏初姜彧记碑阴,先生遗命弟子注。

不书官爵不题名,中原布衣了半生。

百年风雅《中州集》,一代典章野史亭。

乾坤清气最难得,斯文自任诚非轻。

呜呼龙蛇争斗山河颓,铜马纸鸢成烬灰。

虚名误人生百谤,写到苏诗肝肺摧。

肯作中书褚渊活,共谅江南庾信哀。

刺史修举职所专,重扶墓碣树墓田。

补以松柏年荫年,我读汴京乱后诸诗篇,其声幽咽情渺绵。

梦中青山与黄叶,愁里残阳更乱蝉。

杏园双燕巢何处,秋水鸣蛙命可怜。

此身春草惟一醉,此夜寒灰宁复然。

诗人心事杜鹃血,独恨无人作郑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休度的诗描绘了一位刺史在春天巡行时,偶然发现元遗山墓地荒凉,仅有无树的坟冢和残碑。诗人感慨元遗山生前不追求官爵显赫,以布衣身份度过一生,专注于文学创作,留下了《中州集》这样的风雅之作。诗中提到元遗山的墓志铭简洁,没有官衔,只有他的诗才为人铭记。诗人感叹历史变迁,龙蛇争斗导致国运衰败,元遗山的名声虽盛,却未能免受世态炎凉的诋毁。

诗人借用苏诗的意象,表达对元遗山遭遇的同情,希望他能像中书褚渊或江南庾信那样得到理解与哀怜。刺史的责任在于修复墓地,诗人借此机会补种松柏,寄托哀思。诗中借景抒情,如梦中的青山、黄叶、残阳、哀蝉,以及杏园燕巢和秋水蛙鸣,都寓含着诗人对元遗山深深的怀念和对乱世的哀叹。

最后,诗人以杜鹃啼血象征元遗山未竟的心愿,遗憾无人能如郑笺般准确传达其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元遗山墓地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文学价值的珍视。

收录诗词(7)

朱休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乾隆十八年举人。官嵊县训导。后任山西广灵知县,于大荒疫后,招集流亡,使地无旷土,又善决狱,为民所服。引疾归,主讲剡川书院。有《小木子诗》、《学海观沤录》等

  • 字:介裴
  • 号:梓庐
  • 籍贯:浙江秀水
  • 生卒年:1732—1812

相关古诗词

县诸生十数辈送余至蔚州之暖泉村越旦暖泉人复为余设饯堡门外迟回久之而别

塞晚秋日澹,边寒秋云冻。

恻恻背风催,宛宛手条弄。

天色黯将收,人情苦远送。

送我到暖泉,揖让诸生众。

周旋不能舍,剪烛连床共。

杯盘既狼藉,笑语复喧閧。

泉暖情益暖,终宵讵成梦。

明日村之人,出饯道旁供。

谓言侯声名,耳习邻邦重。

侯惠波及我,爱我息我讼。

感侯不能已,軷酒中诚贡。

闻言惊下马,嗟劳久停鞚。

回头别诸生,拭泪心余恫。

去去午影斜,忽忽朝酲中。

老眼醉生花,一派野烟霿。

形式: 古风

过龙洞口占

古洞一村烟,风光瞥眼前。

绿阴浓野树,春意动山泉。

僧踏云边路,人耕雨后田。

碧桃开两岸,谁棹武陵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雨怀朱竹君

晨兴步平野,天风澹容与。

木叶随征鸿,哀蛩泣秋雨。

骋目意所惬,返观默无语。

怀哉生平人,亭亭独延伫。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同顾备九彭晋函姚姬传朱竹君陈伯思仲思游三藐庵看菊花归于伯思处小饮(其一)

天高寒云轻,日瘦秋气老。

驱车出郭门,枯槐夹古道。

细雨湿征鞍,风来飒然好。

偃仰群牛羊,累累藉衰草。

霜凌百物残,兹游苦不早。

爽垲亦足乐,何用怨枯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