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卧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身处山谷不问世事变迁,行走歌唱任由生死无常。
红润的容颜意气已尽,对故友的珍视也变得微不足道。
山涧的门户空无一人,只有山窗边聆听鸟儿的歌唱。
春色沿岩壁攀爬而上,寒冷的光芒照进溪流平静的地方。
雪融化后松树下一片昏暗,云开雾散石径明亮如镜。
夜晚与饥饿的鼯鼠同宿,早晨跟随驯化的野鸡漫步。
过溪时仍记得旧时之地,探寻洞穴却不知其名。
常日阅读紫色的经书,几年能炼成丹药。
敲响天上的钟,鸣动天鼓,厌倦了地上的世俗。
烧香驱除地上的邪灵,若能遇见仙人浮丘的白鹤,便能遨游太清仙境。

注释

卧壑:隐居山谷,不问世事。
行歌:边走边唱,形容自由自在。
红颜:青春年华。
白璧:比喻珍贵的友情。
涧户:山涧旁的居所。
石路:山路。
驯雉:驯养的野鸡。
紫书:古代道教经书,因其用紫色纸张书写。
丹药:道教中用于修炼长生的药物。
浮丘鹤:指传说中的仙鹤,常与仙人相伴。
太清:道教术语,指天空或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对待生命的豁达与放荡。接下来的“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则透露出隐者对于尘世间情感和往日友谊的淡漠与疏离。

中间部分“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描绘了诗人独处深山之中的宁静生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紧接着,“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则展示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

后半部分“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回忆,以及在山中研读经典、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结尾两句“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则表现了诗人通过宗教仪式与自然万物沟通,以及对于获得超凡脱俗之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七日登乐游故墓

四序周缇籥,三正纪璿耀。

绿野变初黄,旸山开晓眺。

中天擢露掌,匝地分星徼。

汉寝眷遗灵,秦江想馀吊。

蚁泛青田酌,莺歌紫芝调。

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

远迹谢群动,高情符众妙。

兰游澹未归,倾光下岩窈。

形式: 古风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

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

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

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

兴兰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

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