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翻忆潘郎章奏内,愔愔日暮好沾巾。

百骸同草木,万象入心灵。

形式:

翻译

千里长江都被马匹渡过,十年培养的士人如今在哪里。
回想起潘郎(指潘岳)的奏章内容,傍晚时分内心充满哀愁,忍不住想流泪。
身心如同草木一般,万物都映入我的心灵深处。

注释

千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
皆:都。
渡马:让马匹渡过江河。
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养士:培养人才。
何人:指哪些人。
潘郎:潘岳,古代文人。
章奏:古代官员的奏章。
愔愔:形容寂静或忧郁。
日暮:傍晚时分。
沾巾:拭泪,表达哀愁。
百骸:人的身体各部位。
同草木:比喻人的身体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心灵:内心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千里长江皆渡马”,通过壮阔的景象传达出一股豪迈的情怀,长江如带,千里的河流都在承载着往来奔波的战马,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映射出时代的动荡与战争的频繁。

紧接着“十年养士得何人”,诗人反问自己或他人,对于培养人才的过程和成果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在战乱纷扰的年代,士人的培养与选拔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真正能够承担重任的人才又能有多少?

“翻忆潘郎章奏内”,诗人开始追忆古代贤良如潘岳、潘安等人的文章或奏折,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文词不仅流传千古,更是后世士子学习的典范。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无限感慨。

“愔愔日暮好沾巾”,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夜幕的降临,心中充满了忧郁的情绪。诗人似乎在诉说自己的孤独与哀愁,面对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不禁潸然泪下。

“百骸同草木,万象入心灵”,这两句更深化了前面的情感表达。古代战场上死去的战马(百骸)如今长满了荒野的草木,而世间万事万物都在诗人的内心留下了印记。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也是对生命无常与历史轮回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才和个人情怀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一种对于时代变迁、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

刘洞(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泊汉江渡

末秋云木轻,莲折晚香清。

雨下侵苔色,云凉出浪声。

叠帆依岸尽,微照夹堤明。

渡吏已头白,遥知客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残阳来霁岫,独兴起沧洲。

形式: 押[尤]韵

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三阁辞四首(其二)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