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描绘了宁寿宫内灯火辉煌的景象与庄严的氛围。上联“北戒拱论都,河得真源,淮得真源,九如咸颂川方至”以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为喻,象征着宁寿宫作为皇家之所在,其地位如同大河之源,汇聚四方之水,象征着皇权的深远与广大。其中,“北戒拱论都”可能是指北方的戒备与论议,暗含着对权力中心的守护与讨论。“河得真源,淮得真源”则直接点明了大河与淮河的源头,以此比喻宁寿宫作为权力与文化的源泉。
下联“后车勤觐岳,岱犹望幸,嵩犹望幸,万寿宜歌山有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后车”可能指的是帝王出行时的随从车辆,“觐岳”则是指拜见高山,常用于形容帝王对山岳的尊崇与敬仰。岱和嵩分别指泰山和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象征着崇高与神圣。通过“岱犹望幸,嵩犹望幸”,表达了人们对帝王的期待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宁寿宫作为帝王居住之所,其地位之高,犹如山岳一般不可动摇。最后,“万寿宜歌山有台”则表达了对帝王长寿的祝愿,以及在宁寿宫这样的场所举行庆祝活动的适宜性,强调了宁寿宫作为庆祝与纪念场所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宁寿宫的宏伟与庄严,也蕴含了对帝王权威的尊重与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