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其一)瓜洲会赵南仲端明

红尘飞骑,报元戎小队,踏青南陌。

雪浪堆边呼小渡,吴楚半江分坼。

岁月惊心,风埃迷目,相对头俱白。

杨花撩乱,可怜如此春色。

谁道燕燕莺莺,多情犹自,认得年时客。

重唱江南肠断句,为我满倾云液。

画鼓舟移,金鞍人远,一饷烟波隔。

斜阳冉冉,依然无限凄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在红尘中疾驰的骑兵,前来报告元帅的小队,他们在南郊踏青游玩。
在积雪岸边呼唤小船,吴楚两地的江水在此分开一半。
岁月匆匆,风尘扑面,我们相对而坐,头发都已斑白。
纷飞的柳絮扰乱视线,这春天景色多么令人怜惜。
谁说燕子莺莺,尽管多情,却仍能辨认出当年的客人。
再次吟唱起江南那令人心碎的诗句,为我满满斟上美酒。
画鼓声中,舟行渐远,金鞍上的人儿已消失在烟波之间。
夕阳缓缓落下,依旧带来无尽的凄凉之感。

注释

红尘:指世俗尘世。
元戎:元帅或军队的统帅。
踏青:春天出游赏景。
雪浪堆:积雪的江岸。
吴楚:古代中国地区名,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风埃:风尘,形容环境恶劣。
撩乱:纷乱,散乱。
燕燕莺莺:形容鸟鸣声,也代指女子。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
云液:美酒。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
烟波:形容江面雾气弥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潜的《酹江月·念奴娇》,该词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于逝去岁月和失去爱情的无限凄凉和深切怀念。

"红尘飞骑,报元戎小队,踏青南陌。"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刚过后的荒凉画面,士兵们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片红色的尘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寓含了时事变迁和人心冷暖。

"雪浪堆边呼小渡,吴楚半江分坼。" 这里通过对雪浪和小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渺茫的感觉,吴楚之地的半江分流,更增添了几分离索之感。

"岁月惊心,风埃迷目,相对头俱白。" 这几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年华易逝,风尘扰攘,让人愈加感到生命的脆弱。

"杨花撩乱,可怜如此春色。" 杨花在这里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却又显得那么不经心和无序,反映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哀叹。

"谁道燕燕莺莺,多情犹自,认得年时客。" 这里透露出词人对于那些曾经的情感依旧珍视,即便岁月流转,也难以忘怀。

"重唱江南肠断句,為我满倾云液。" 词中“重唱”二字,表明词人对那段往事的回味和深情,而“江南肠断句”,则是词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记忆的无尽追寻。

"画鼓舟移,金鞍人远,一饷烟波隔。" 这几句描写了一个离别场景,画舫渐行,人却远去,只剩下一片烟波作为阻隔,这里的“一饷”更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斜阳冉冉,依然无限凄恻。" 最后,词人的心情随着斜阳的渐渐西沉而变得更加凄凉和感伤,一切美好如同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怀念。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时光和失去爱情深切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复杂而丰富的心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三)暇日登新楼,望扬州于云烟缈之间,寄赵南仲端明

半空楼阁,把江山图画,一时收拾。

白鸟孤飞飞尽处,最好暮天秋碧。

万里西风,百年人事,谩倚阑干拍。

凝眸何许,扬州烟树历历。

应念老子年来,浮名浮利,已作虚空掷。

三径才寻归活计,又是飘零为客。

回首平生,惊心双鬓,容易成凄恻。

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敧侧。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蝶恋花(其一)吴中赵园

野树梅花香似扑。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

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粱熟。

别墅谁家屏簇簇。绮户疏窗,尚有藏春屋。

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

客枕梦回闻二鼓。冷落青灯,点滴空阶雨。

一寸愁肠千万缕。更听切切寒蛩语。

世事翻来还覆去。造物儿嬉,自古无凭据。

利锁名缰空自苦。星星鬓影今如许。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和处静木香

澹白轻黄纯雅素。一段风流,欹枕疏窗户。

夜半香魂飞欲去。伴他月里霓裳舞。

消得留春春且住。不比杨花,轻作沾泥絮。

况是环阴成幄处。不愁更被红妆妒。

形式: 词牌: 蝶恋花